宪政公会中国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以“预备宪政进行之方法,以期宪政之实行”为宗旨,1907年将“宪政讲习所”改为宪政公会,熊范舆为会长,杨度为主持人。为了实施速开国会、设立民选议院和君主立宪的主张,杨度于1908年1月在东京办《中国新报》,参加保皇派与革命派论战,宣传君主立宪思想,反对革命。该会在湖南设宪政公会,在北京、上海设分会,从事国会请愿联络活动。1907年上书清政府,要求开设民选议院,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杨度因替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起草报告有功,被清政府赐四品京堂,不久任宪政编查馆提调,从此发迹官场,不问政务,宪政公会也悄然解散。 宪政公会 宪政公会清末湖南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的政治团体。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杨度与熊范舆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宪政讲习会。次年春夏间改称宪政公会,以熊范舆为会长,杨度为主持人,东京会员有数十人。该会《总章》宣称: 以 “预备宪政进行之方法,以期宪政之实行”为宗旨。同时发表《宪政讲习会意见书》,抨击清政府是“亡我中国” 之祸根,主张设立民选议院,改选责任内阁和上书请愿。该会在国内联络谭延闿设立湖南宪政公会,北京、上海设分会,从事国会请愿的联络活动。1907年秋上书请愿,要求开设民选议院,虽无结果,但它开国会请愿活动之先河,功不可没。杨度回国后,任宪政编查馆提调,进入官场,会员遍布朝野。从此,该会主张与官方同调,并仗势排挤政闻社等其他团体。后熊范舆也经滇督李经羲召入云南任知府。杨、熊醉心仕途,致使会务不兴,日趋停顿,不久该会即无形解散。 ☚ 丙午丁未湘赣边清乡 湖南共进会 ☛ 00001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