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姜斋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姜斋诗话》

《姜斋诗话》

古代诗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著。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笺注本。

书中共收入王夫之诗论150条,计有《诗译》16条,《夕堂永日绪论内编》48条,《南窗漫记》32条,以及虽多谈经义但也涉及诗论的《夕堂永日绪论外编》54条。王夫之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抒情性,形象性是诗最主要的审美属性,强调诗出于“兴、观、群、怨”四情之外,又游于四情之中,“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从哲学认识论上正确揭示了诗歌艺术自身的规律和诗歌鉴赏中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上,他认为诗人不仅可以想象人物,而且可以想象人物的想象,即“影中取影”之说。如对《小雅·出车》的理解,他认为不是实叙征人凯旋,而是写征人归来途中想象妻子即将面临凯旋场面的欣幸心情,“赫赫南仲”更是代妻设想其心目中对自己的观感,远比《毛诗序》和孔颖达《正义》、朱熹《诗集传》的阐释可信感人。王夫之还认为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诗歌不能与学术或历史著作互相取代。对杜诗“诗史”说,他就有与历代诗论者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书、史指一切直接服务于封建政治的实用散文,需“意尽”而“辞俭”;诗指抒写个人“独喻之微”、“引人于轻微幽浚之中”的抒情韵文,故需“意俭”而“辞尽”。因此,他对杜诗中不满现实的感讽诗有所微词,而褒赏以情味风韵动人,较少借助于叙述过程、实写现象的诗。王夫之的诗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清道光年间即有《船山遗书》刻本,1865年曾国荃金陵刊《船山遗书》本,1885年王启原辑《谈艺珠丛》本,1927年丁福保辑《清诗话》和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船山遗书》本,均收录《诗译》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南窗漫记》和《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只见于上述后两种《船山遗书》本。笺注本以《船山遗书》本为底本,与他本互校,对各本皆误之处也据别项材料加以校订,兼对文中所引诗句、人名等的出处及特殊语辞略作注释,是一本较全面完备的王夫之诗论专著,可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古代美学研究和王夫之思想研究的参考用书。

姜斋诗话

清王夫之著。3卷。人民文学81年出版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可参。著者论诗,主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思想内容。李杜“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故为大家。意与辞的关系犹如“主宾”,一切写景修辞等表现手段,均须视其与作品内在含意之密切程度,方可定其得失。贾岛“秋风生渭水”,许浑“湘潭云尽暮帆出”等,句非不美,但与全篇所欲表达的内容关系不明,是“意外设景”。那么怎样克服此弊?著者提出了“情景相生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会,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反对把唐诗情景作机械划分,强调“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赞赏“现量”也就是即景会心,不劳思索比度便能领略其情味的艺术表现,如王维“长河落日圆”、“隔水问樵夫”就不是“独头意识(无真实感觉,强行揣度之意识)悬相揣摩”,而贾岛反复“推敲”则“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对晚唐诗之衰弊的美学阐释也取此角度:“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物,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但于字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以无句不巧也。”对情景关系,著者还主张“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即情景契合而无痕。写景逼真,象在眼前(近),而情味深长,引之使远;情意虽深,难可捕捉(远),而景象鲜明,拉之使近。李颀《题卢五旧居》“物在人亡无见期”云云,直言说死,有近无远;而如上引的贾岛、许浑那几句,意象脱节,有远无近。它如论唐人律诗不株守起承转合的死法、反对读唐诗时凿求出处,皆有助于人们对唐诗神理的把握。又如论五言绝句以“势”为落想时第一义(崔颢《长干行》“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分析大景小景的辨证关系(“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杜甫“柳叶开时任好风”、王湾“风正一帆悬”、王维“青霭入看无”都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景亲切有味,小中见大)、指明唐人诗“善于取影”,皆为不刊之论。

姜斋诗话

姜斋诗话

清·王夫之撰。三卷。一本二卷,不全。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衡阳 (今属湖南) 人。思宗崇祯十五年举人。曾组织武装抗清,任南明桂王永历朝行人司行人。明亡,隐遁衡阳石船山,从事著述讲学以终。此书包括三部文学理论专著,卷一《诗评》,是对《诗经》的评释; 卷二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附《外编》),评论历代诗人,着重明代,并及时文; 卷三《南窗漫记》,则是其师友遗诗的片断记录,及其评述。
其论诗强调“以意为主”,认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反对“把定一题一人一事一物,于其长求形模,求比似,求词采,求故实”。这是在继承传统诗论基础上对诗歌的总认识; 在总的认识下,则有着独到的艺术见解。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是对诗歌创作中“情”和“景”关系的探索。王氏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客观环境,又赋予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以活跃的生命; 通过对客观景象的生动描绘,作者的深情密意便自然地表现出来。如云:“关景者情,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真景。”“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通灵之句,参化工之妙。”王氏把“情”、“景”视作诗歌意象构成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描述了情景在创作过程中的关系,以及情景在诗歌作品中的型态,表现出卓越的艺术见解。
此书对诗歌的社会作用也有新颖的见解,这集中表现在书中关于“兴、观、群、怨”之联系与转化的论述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 《三百篇》者必此也。‘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 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 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 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王氏把“兴观群怨”联成一气,把创作方法和艺术效果紧密联系起来论述诗的社会功能,识见精到。并进而涉及到诗歌美学上的一些问题,如“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的诗歌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与“诗无达诂”问题,诗的音乐性和写景与达情的交互关系问题等。反对学究式的“井画”而“根掘”的卑陋的鉴赏方式,反对“本无才情”,只知拘守“死法”的恶劣的创作作风,反对依恃门户宗派,拉大旗作虎皮吓唬人的庸俗文坛习气。此书议论非凡,识深见卓,处处显露出作者犀利的批判锋芒。有 《船山遗书》本,《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金石要例   诗辨坻 ☛

姜斋诗话

诗话。清王夫之(1619—1692)撰。三卷。夫之有《船山遗书》已著录。王氏论诗著作,有《诗绎》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一卷、《南窗漫记》一卷。光绪间,王启原辑《谈艺珠丛》,取前二卷。丁福保仍之,定今名,收入《清诗话》,二卷。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补入《南窗漫记》及《夕堂永日绪论·外篇》,厘为三卷。卷一为对《诗经》之解释;卷二评论历代诗人,重在评论明人;卷三记师友宴游之作。王氏论诗力主“以意为主”,强调作家要有亲身经历与体验,写出有真性情之作品。强调自然浑成,情景融和,反对雕琢拟古,对宋明以来江西诗派、前后“七子”拟古雕琢之弊及立“门庭”讲“家数”陋习,多有抨击。有《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

姜斋诗话

《姜斋诗话》

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是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号姜斋)的文学理论代表作。全书3卷。卷一《诗译》,是对《诗经》有关问题的探讨,侧重于《诗经》同后世诗歌表现手法的对照比较。卷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评论汉魏以来历代诗人,着重明代诗人的评介。对明代徒以形式标榜门户的诗人大力抨击。卷三《南窗漫记》,记载了师友们的诗歌创作活动,其中多是抗清的诗,显示了王夫之国破家亡后的隐痛。王夫之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及现实性,以继承《诗经》的“兴、观、群、怨”为旨归;以创作必须有作者生活经历的基础;强调诗歌必须重情重意,情景交融。他认为文学创作,人各有特色,不能强立“门庭”,强立“死法”,党同伐异,趋于模拟。因此,他对明代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作了激烈的批评。

☚ 山谷集   徐霞客游记 ☛

姜斋诗话

明末清初王夫之(号姜斋)撰。三卷,包括《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外编》和《南窗漫记》。论诗强调重情重意,情景交融,认为人各有特色,创作不能强立“门庭”和“死法”,反对模拟的江西派,对明前后七子及竟陵派抨击尤烈。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戴鸿森笺注本。

姜斋诗话

二卷。又本三卷。《附录》一卷。清王夫之 (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崇祯间举乡试。明亡,曾从事抗清活动。后隐居于湘西、广东一带,治学著述。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遂称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文学家,一生著述百余种,后人合编为《船山遗书》三百五十八卷。王夫之强调文学的现实精神和社会作用,论诗以意为主,以情景妙合无垠为贵,重视兴、观、群、怨,反对拟古雕琢。王夫之论诗著作,有 《诗绎》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一卷及 《南窗漫记 (琐记)》 一卷。另有 《夕堂永日绪论》及 《外编》,则多论时文经义。初本无 《姜斋诗话》之名。清朝道光时,邓显鹤刻 《船山遗书》,书前目录始载 《姜斋诗话》三卷:卷一 《诗绎》、卷二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三《南窗漫记》,别载《姜斋外集》四卷,其卷三即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后曾国荃金陵刊本 《船山遗书》当即据之收入,仍以 《姜斋诗话》为副题。光绪间,王启原辑《谈艺珠丛》只取《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共二卷。近人丁福保辑 《清诗话》,《姜斋诗话》即据《谈艺珠丛》本,而改易此名,分为上下二卷。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戴鸿森 《姜斋诗话笺注》卷一,《诗绎》十六条;卷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四十八条;卷三,《南窗琐记》三十二条; 另附 《夕堂永日外编》 五十四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