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学派
明余姚人王守仁创立的心学学派,亦称“阳明学派”。王守仁接受了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将陆之心学体系更推向细致精微而独成学派。学派以心即理、致良知及知行合一为主旨。王守仁认为心之本体便是理,心外无物,“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他认为,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他又说,良知是“天渊”,是天地万物发育流行的根源,因此,良知又称为“太虚”。天地万物在太虚中发育流行,就是在良知中发育流行,而不在良知之外。他认为良知即天理,致即行也,知此理即行此理,故曰知行合一,以此说反对朱熹把知与行分离的“知先行后”说。王守仁从三十四岁起授徒讲学凡二十三年,学术思想远播海外,弟子遍布各地。门人继承学者有钱德洪、王畿、王艮、邹守益、罗洪先等,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后分化为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等派别。晚明时,浙东的蕺山学派,也深受王学影响。姚江学派流行了一百五十多年,势力很大,成为晚明一百多年的支配思想。明中叶以后传到日本,并成为显学,后来影响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想界,对日本的革新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