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基督教 > 三一2 > 三威 三威 sānwēi 三威荀子提出的关于社会权威的命题。《荀子·强国》说:“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熟察也。”道德权威是“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行”。社会平民对这种权威的反映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从而收到“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的社会效果。暴察权威是“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则其禁暴也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凶,黭然而雷击之,如墙厌之。”施行这种权威的社会后果是,“百姓劫则畏,嬴则敖上,执拘则最(聚),得间则散,敌中则夺。”维持这种权威,只能是“非劫之以形势,非振之以诛杀,则无以有其下”。狂妄权威是,“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这种权威造成社会关系的紧张,“百姓灌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结果是“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的结论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