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都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都护 大都护官名。唐代、元代设大都护府置大都护。掌蕃地军民政令。《旧唐书·职官志》: “大都护府: 大都护1员,从三品; 副都护4人,正四品上; 长史1人,正五品上; 司马1人,正五品上; 录事参军事1人,正七品上; 录事2人,从九品上; 功曹、仓曹、户曹 兵曹、法曹5参军事各1人,并正七品下; 参军事3人,正八品下。” 《元史·百官志》: “都护府,秩从二品。掌领旧州城及畏吾儿之居汉地者,有词讼则听之。大都护4员,从二品; 同知2员,从三品; 副都护2员,从四品; 经历1员,从六品; 都事1员,从七品; 照磨兼承发架阁库管勾1员,正八品; 令史4人,译史2人,通事、知印各1人,宣使4人,典史2人。至元十一年 (公元1274年),初置畏吾儿断事官,秩三品。十七年,改领北庭都护府,秩 (从) 二品; 置官12员。二十年,改大理寺,秩正三品。二十二年,复为大都护,品秩如旧。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升正二品。七年,复从二品。” ☚ 大都督 大农令 ☛ 大都护dà dū hù官名,不同朝代其职掌也不一样。 1、汉代鲜卑设此官,相当汉朝的将军、校尉,为领兵将领。《三国志·鲜卑传》:"鲜卑步度根既立。"注:"《魏书》曰: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音guī或 wěi)帅部众从乌丸校尉任尚击叛者。" 2、晋朝在有战事时设此官,为临时的战地指挥官,战争结束,此官号即废。《晋书·刘弘传》:"太安中,张昌作乱。""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 3、唐朝为大都护府长官,掌统管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罪、总判府事。唐朝在边远地区设大都护府,如北庭、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大都护府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四人,正四品上;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官。参看《旧唐书·职官三·大都护府》、《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大都护府》。五代后唐明宗年间,置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护府。宋朝渐废。 4、元朝也置大都护,从二品,掌维吾尔旧领州城及维吾尔人入属汉地的与汉人的诉讼。 大都护官名。唐代与元代均置,见“都护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