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党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实行多党制,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等在议会共和制的基础上联合轮流执政。(1)基督教民主联盟,前身为20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中央党。1945年下半年开始在英占区建立地方组织,后逐渐扩大到美、法占区。1950年10月在戈斯拉举行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性组织。党员68万人,主要是企业主、独立经营者、政客、银行家、公务员、职工和知识分子。该党是联邦德国工、农、商各业垄断资本的政治代理人,与鲁尔区钢铁、化工财团有较深的关系。1949年至1969年在全国连续执政20年之久,以后转为在野党,但在大部分州仍是执政党。1971年赖纳·巴泽尔任联盟主席。1973年6月赫尔穆特·科尔接任联盟主席。1982年10月科尔出任总理。它的联邦中央机构有“联邦代表大会”、“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常设最高领导机构),“主席团” (负责党的日常工作)。还设有负责协调联邦与各州以及各州之间党组织关系的“联邦委员会”。地方有州、县和基层三级组织机构。它与基督教社会联盟是姊妹党,两党议员在联邦院组成统一议会党团,有统一的竞选纲领,一致的竞选活动,常被称为“联盟党”。该党在内政上强调市场经济是联邦德国社会制度的基础;在外交上主张积极推进西欧一体化,加强西欧同美国的联盟,强调对苏关系应建筑在“相互尊重基本权利和安全的需要,并且摆脱霸权欲望”的基础上。1990年10月1日至2日,以总理科尔为主席的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与以总理德梅齐埃为主席的民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在汉堡举行了联合党代会。会上,科尔被当选为首次全德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科尔曾几次访问中国,表示愿意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2)基督教社会联盟。1946年1月成立,组织上只局限于巴伐利亚州 (基督教民主联盟在该州不建立组织),并在此长期执政,是联邦德国惟一具有全国影响的地区性政党。党员16.9万人,主要是职员、独立经营者、公务员、农民和工人,绝大部分信奉天主教。该党与联邦德国军火工业集团如西门子、弗利克等财团关系较深。它与基督教民主联盟联成一个统一体,合称为联盟党,从1949年至1969年一直是联邦德国的主要执政党。在组织上不设联邦中央机构,由州代表大会选出党的执行委员会和党的主席和副主席。该党自称是“保守党”,坚决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捍卫现行社会制度,主张发展“社会市场经济”; 在外交上主张加强西欧政治、经济和军事联合,同美国保持联盟,实行“平等的伙伴关系”; 强调苏联是西欧的主要威胁,认为苏美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主张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重视同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关系。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后,西德基社盟由于情况特殊 (仅限于巴伐利亚州),决定不向民德发展,但表示支持它在民德的姊妹党德国社会联盟。该联盟主席弗郎茨·约瑟夫·施特劳斯曾几次访问中国。(3) 自由民主党。1949年6月,在不来梅正式成立,特奥多尔·豪斯当选为主席。同年9月豪斯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统,弗郎茨·布吕歇尔继任主席。该联盟曾于1949年至1956年、1961年至1966年和1982年三次同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9年至1982年同德国社会民主党联合执政。该党有左、右翼派别斗争,左翼主张同社会民主党合作,称“进步自由党人”; 右翼主张同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合作,称“保守自由党人”。1982年以总书记费伊霍根为首的左翼分子,因反对该党退出与社会民主党的执政联盟而纷纷退党,使该党力量有所削弱。同年11月党的第三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主席汉斯一迪特里希·根舍提出的与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联合的方针。该党对内主张实行自由经济制度,强调自由竞争,限制垄断资本兼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对外主张加强欧洲同美国的联系,加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保持东西方的“均势”,不断推进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对苏推行“现实主义”的缓和政策,重视发展同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大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伙伴合作关系”。1983年11月18日在卡尔斯鲁尔召开第三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80年代和平与安全政策的决议,赞同部署美国中程导弹,呼吁禁止化学武器、禁止核试验和空间军事化,主张建立欧洲无核区。1985年2月,联邦德国经济部长马丁·班格曼接替根舍党的主席职务。该党是欧洲自由党和民主党联盟的重要成员。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民主德国原有的政党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等亦归属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党范围。 ☚ 德国统一社会党 阿根廷政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