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史wàishǐ指未经朝廷批准由私家编著的史书或以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如《儒林外史》等。 外史古官名。《周礼·春官》所载春官之属。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 外史 外史稗史的别称。如旧题汉·黄宪的《天禄阁外史》。旧小说也有称外史的,如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石头记 龙图 ☛ 稗史【同义】总目录 外史稗史 外史、野史、杂史;正史○外史wài shǐ(名)指野史、杂史和某些旧小说:《天禄阁~》|《儒林~》。 ○野史yě shǐ(名)指旧时私家著的史书:稗官~|~逸闻。 ○杂史zá shǐ(名)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裁,带有历史掌故性质:~之目,肇于《隋书》|~多记一事始末,或一时见闻。 ●正史zhèng shǐ(名)指《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都是~| 宋江的事迹~有载。 史书 史书史(史册;史策;史传;史乘;史牒;史编;史记;~学;~料;~话;~评;历史;国~;党~;家~;外~;正~;杂~;秘~;青史) 汗青 汗竹 汗简 编简 青编 青简 春秋 阳秋 金册 遐册 遐策 贞筍 ☚ 记事书 谱牒 ☛ 外史 外史官名。西周时期置。掌为帝王起草诏命。《周礼·春官宗伯》: “外史: 上士4人,中士10人,下士16人,胥10人,徒20人。” “外史,掌书外令; 掌四方之志; 掌三皇五帝之书; 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 外宗 外郎 ☛ 外史 外史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春秋时期,鲁国设置,掌盟约事宜。《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将盟臧氏,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 ☚ 乐正 市掾 ☛ 外史wài shǐ1、周朝史官中有外史,掌书下达王畿之外的政令等。《周礼·春官·外史》:"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2、春秋时鲁国置,掌司盟誓。《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将盟臧氏,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 3、汉平帝时置,掌教化。《汉书·平帝纪》:"元始元年......二月,置羲和官,秩二千石;外史、闾师,秩六百石,班教化,禁淫祀,放郑声。" 外史官名。《周礼》春官之属官。掌王令布之于畿外及四方地志。 外史官名。春秋时鲁国设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意思是季孙氏召见掌管恶臣(逃亡在外之臣)的外史而询问盟辞的写法。顾东高《春秋大事表》说:“据《尚书·酒诰》,诸侯得有内史,则亦有外史也。”《周礼·春官》之属亦有外史,掌理书写王的下达畿外诸臣的命令,保藏副本,并掌四方邦国的史记、三皇五帝的典籍。与《左传》所载外史的职掌不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