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速溶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速溶茶instant tea成品茶或鲜叶经过提炼能在水中快速溶解的再加工茶之一。用成品茶或鲜叶通过提取、浓缩、干燥等方法, 加工成结晶状, 易溶于水而无沉淀, 冲饮方便, 便于携带。20世纪40年代, 随着速溶咖啡的发展, 美国首先进行了速溶红茶的研制; 50年代美、英等国已正式制成速溶茶: 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英等国形成了一整套的速溶茶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 并在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建厂生产;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中国、日本、苏联等国也相继研制生产。速溶茶的研究和生产发展很快,从成品茶泡浸生产速溶茶发展到从鲜叶直接提取; 从红茶发展到绿茶、花茶、乌龙茶等速溶茶。产品可分为热溶型和冷溶型两种, 最佳颗粒直径和容重为200~500微米、13克/100毫升,粒径小于150微米则速溶性下降。 速溶茶是一种亲水性物质, 极易吸湿, 要在低湿条件下包装贮藏。 速溶茶instant tea成品茶或鲜叶经过提炼能在水中快速溶解的再加工茶之一。1940年前后英国开始试制,60年代初由美国投入商业性生产。中国于70年代生产并出口。用茶叶(或鲜叶直接提制)经萃取、过滤去渣、浓缩、干燥等工序制成。有速溶红茶和速溶绿茶两种,它的外形呈颗粒状、碎片块状或粉末状,质地疏松,速溶性好。冷溶型能溶于10℃的冷开水;热溶型的能迅速溶于40~60℃的热开水。汤色纯净清彻无沉淀,有原茶香味。速溶茶因具有快泡、方便、卫生、冷热饮等特点,世界销量增长较快。 速溶茶一种快速溶解的再加工茶。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制,50年代美、英等国研制成功,并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生产。中国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制生产。产品分热溶型和冷溶型2种,颗粒直径一般为200~500 μm,容重为13 g/100 mL,制法分成品和副产品处理、提取、浓缩和过滤、干燥、包装、贮藏等过程。 速溶茶 275 速溶茶又称“可溶茶”、“结晶茶”。是国内外市场风行的新产品。他是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用特定的溶剂提取,再经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状制品。其中除茶叶成分外,还加入了填充糖或甜味剂,并有柠檬、柑桔、薄荷、果汁香精等配料。它既保持茶的天然色香味,又富有其他配料的特殊甘美风味。 ☚ 沱茶 袋泡茶 ☛ 速溶茶又称“浓缩粉茶”、“萃提茶”。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新品种。将茶叶中决定色、香、味的有效可溶物萃提浓缩而成。特点是冲水即溶,不留余渣,易调节浓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