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坡耕地水土保持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坡耕地水土保持林

坡耕地水土保持林

为提高坡耕地区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减少土壤侵蚀,在坡面耕地建设水土保持林。坡耕地一般具有山岭纵横、切割强烈、起伏明显、地表崎岖破碎的地貌,生态系统脆弱,坡耕地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场所和江河泥沙的主要源地。
营建模式选择。为了充分发挥复合农林业保水、保土、增肥及改善坡地小气候等防护功能,采用间作、地埂树、林带的方式营建坡耕地防护林。坡耕地防护林模式选择是在适地适树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将坡耕地立地划分为缓坡 (≤5°)、斜坡 (16—20°)、陡坡 (26—35°)、急险坡 (≥35°) 四个坡度级。按上述四个坡度级营建模式选择是: 缓坡耕地,采用农林间作复合模式为主; 斜坡耕地,采用地埂树和林带农林复合模式; 陡坡耕地,采用林带农林复合模式; 急险坡耕地: 采用逐步还林退耕方式,营造滞留防护林、水土保持林。
造林树种的选择。农林复合经营树种的选择,要有利于复合系统内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永续利用,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发挥系统的总体功能,有利于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效果。在树种选择上坚持生态经济效益兼顾、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以选择经济价值高、生长快、抗性强、当地农民喜爱的乡土经济树种为主,同时引进一些优良经济树种,以达到最佳生态经济效益。
造林典型设计。
❶缓坡农林复合模式。主要采用农林间作的方式,株行距4—6米,采用大块状整地方式。
❷斜坡农林复合模式。根据坡耕地梯化程度及梯土宽窄,采取地埂树或林带间作方式。如梯化程度低,梯土较窄,则采取地埂树单行配置;行距10—20米,株距1.5—2米,块状整地梯化程度高,梯土较宽则采取林带配置方式; 林带间距30—80米,林带宽4—11米,株行距1.5—2.0米,采用水平阶整地。
❸陡坡农林复合模式。采取林带间作配置方式,林带间距20—40米,林带宽2—3米,株行距1.5—2.0米,采用反坡带状整地。
❹急险坡农林复合模式: 急险坡土壤侵蚀强度达到极强度甚至剧烈,采取地埂树间作方式,逐步还林退耕,株行距1.5—2.0米,采用小块状整地方式,避免因整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 坡面荒地水土保持林   塬面梁峁顶耕地水土保持林 ☛
000004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