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民经济军事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民经济军事化

国民经济军事化guominjingji junshihua

指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军事目的,使国民经济纳入军事生产的轨道。国民经济军事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❶扩大军费开支,提高它在财政预算开支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❷民用消费品生产相对地甚至绝对地缩减,军事工业片面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火生产占用了大量劳动力。
❸科学研究军事化。帝国主义国家的科学研究为军事需要服务,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在试制、生产军事武器上。
❹进行大规模的军火输出,形成了建立在贸易基础上的商品性的军火输出。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是由垄断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本性决定的。国家通过国民经济军事化为垄断资本提供一个极为特殊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社会需求”,延缓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使垄断资产阶段获取了有保证的巨额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大规模的军事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首先国民经济军事化会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从根本上削弱了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许多产品还在研制和试生产阶段就要被淘汰,这种浪费远远超过经济危机对物质财富的破坏。其次国民经济军事化还加剧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比例失调,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为加深,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更难于实现,为更深刻的经济危机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最后,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财政的大量赤字,只能通过增加税收和增发公债来弥补入不敷出的财政赤字。这一方面增加人民的赋税,另一方面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最终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深重负担转嫁给劳动人民。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在经济上,造成对社会财富和人力的极大浪费,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各种矛盾。在政治和军事上,进一步激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刺激各军事大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部分地区的战乱和整个世界局势的紧张,增加了战争的危险性。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消费信贷 ☛

国民经济军事化

指帝国主义国家将国民经济纳入为维护垄断统治和扩张政策服务的轨道。帝国主义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垄断资本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国家里,军事工业及有关部门急剧扩大,军费开支在国家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国民经济军事化

把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军工生产,使整个国民经济沿着军事需要方向发展的现象或国家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Militariz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国民经济迈入军事化轨道,军事需求主导国民经济运行。主要表现是:(1)军费开支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2)国防工业膨胀,已成为工业的中心和主体;(3)科学研究主要为军事需求服务或军事科研占主导地位;(4)对社会主要经济活动实行军事性质的管制。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实质是扩军备战。西方经济学家如英国J.M. 凯恩斯、美国A.H. 汉森认为,国民经济军事化能带来经济繁荣、延缓或避免经济危机。实际上,国民经济军事化,从短时期和某些部门看,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从长期看,庞大的军事开支和军工生产必然导致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加深国家的财政危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必然刺激军备竞赛。

国民经济军事化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内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而使国民经济沿着军事需要的轨道发展。它由垄断基础上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本性所决定,是垄断资本主义攫取高额利润的手段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军费开支庞大; 军事工业畸形发展,民用工业相对甚至绝对缩减,科学研究主要为军事工业服务。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结果是: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军事订货和资助,保证了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庞大的军事开支,引起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预算赤字,必然造成赋税增加,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端困难,加深了阶级矛盾。其次,由于军事工业的畸形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深了经济危机。它最终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增加了战争的危险性。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国民经济军事化也是帝国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国民经济军事化

国民经济军事化guomin jingji junshihuamilitariz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帝国主义国家把大量经济资源用于军事目的,使整个国民经济纳入军事轨道的过程。
鼓吹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理论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总体战”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总力战”理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军事凯恩斯主义”。“总体战”的倡导者德国元帅鲁登道夫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把本国、本民族的一切力量,包括物力、人力、财力和精神力等等都运用于军事领域,并且要使平时的国民经济战时化。日本的“总力战”理论基本继承了鲁登道夫和希特勒的衣钵。美、英等国的军事凯恩斯主义认为,扩军备战可以扩大军事需求,从而可以刺激工业生产,可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等等。这些理论都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进程。
国民经济军事化主要表现在:
❶财政支出军事化。军费大幅度增长,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德国的军费支出,1879年为4.3亿马克,到1899年上升为9.3亿马克,而到1913年则高达21亿马克。日本的军费开支在国家预算中的比例,1938年为69%,1941年为76%, 1944年高达85%;
❷加工工业军事化。到1913年,德国已形成了庞大的军火工业体系,拥有近30家大型国营和私人企业,从业人数达18万多人。1895~1913年,在工人总数中,重工业部门工人的比重由35.1%提高到54.5%。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有70%的军品是民用工业生产的。由于军火工业的膨胀,重工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65.9%。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有900万人从事军火生产;
❸科学研究军事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研经费的大部分用于军事领域。大批造诣高深的科学家从事原子弹、导弹、航空和航天的研究。著名的“曼哈顿”工程、“战略防御计划”等都是如此。
国民经济军事化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给垄断资本家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从长远看,它严重破坏本国国民经济结构,影响经济的长期正常发展。对于被侵略的国家来说,则更是灾难性的。

☚ 国民经济核算   国防经济 ☛
国民经济军事化

国民经济军事化Milit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垄断资产阶级国家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把国民经济纳入军事生产的轨道。主要表现是:军事费用在国家预算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很大比重;军事工业片面发展;科学研究主要为军事需要服务。国民经济军事化虽在短期内对社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为垄断资产阶级带来了高额垄断利润,但却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经济危机准备了条件。它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 预算赤字   公共工程政策 ☛
000000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