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罗贯中的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罗贯中的思想

《三国演义》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研究甚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1.陈辽分析了罗贯中的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及其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认为:“罗贯中的世界观,是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它还没有越出封建世界观的范畴,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达到了相当进步的程度。它不仅比宋元时期一般进步作家的世界观高明,而且比在他以后的作家,如李贽、吴承恩、冯梦龙等人的世界观也要进步一些。”(《论〈三国演义〉作者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期)2.刘知渐认为,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接受了“市井细民”的思想,如对“义”的崇尚,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不满,反对暴君而拥护“好皇帝”等,使之成为书中的主要思想倾向;同时,作为理学家赵宝峰的门人,他又企图让理学家的封建历史观通俗化。这两种思想的矛盾,直接影响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虚”与“实”的矛盾(《三国演义新论》,重庆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3.李灵年不同意多年来流行的把罗贯中“有志图王”解释成“罗贯中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的说法,指出:与罗贯中相提并论的葛可久,其“有志图王”乃是要为元王朝效劳;罗致罗贯中入幕府的张士诚,曾投降元朝,官封太尉;罗贯中的老师赵宝峰是反对农民起义的。由此可见,罗贯中“与元末农民起义没有什么联系,也不曾参加反元斗争”,他是否定农民起义的(《罗贯中“有志图王者”辨》,载《三国演义学刊》第1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李灵年还进一步探讨了罗贯中与赵宝峰的关系,指出:“作为理学家的赵宝峰,在政治上有他落后反动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始终忠于元帝的立场上;同时,他在认识问题和处世态度上又有开明随时的一面,不愧为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赵宝峰这种复杂的思想性格,对罗贯中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微妙的影响。”“综观赵、罗二氏作品之间的血缘关系,最为鲜明的是民本思想和贤人政治思想。”(《罗贯中为赵偕门人辨略》,载《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