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咏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咏柳 咏柳唐诗篇名。七绝。贺知章作。见《全唐诗》卷一一二。诗题一作《柳枝词》。此为描写春柳的咏物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以丰富的想象,描绘柳树的翠绿婀娜、柳枝的摇曳飘拂。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写柳树嫩叶为春风化育而成。全诗构思新颖,比喻工巧,既生动写出柳的形象,又热情礼赞春的美好,是广为传诵的咏柳名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句,尤写得奇妙别致,后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金农《柳》“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等句,均由此演化而来。 ☚ 登鹳雀楼 回乡偶书二首 ☛ 咏柳 题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②。 注释 ①碧玉:喻柳的色彩、光泽,形容柳条的婀娜多姿。丝绦:丝织的带子,形容柳条的柔软。 ②不知两句:用问答的句式,把二月春风比喻为灵巧的裁缝之剪,把柳叶裁剪得整齐、秀丽。 赏读 首二句巧用比喻,一反人们以柳比喻美人苗条婀娜身姿的手法,而用美女来比喻柳树柔美的姿态。诗人赋予柳树以人的情韵,先从整体上把柳树说成像盛妆的美人,再把柳丝比作美人腰中的裙带,从而把柳树亭亭玉立、柳枝随风漫舞的飘逸轻灵的姿态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后二句诗人发挥奇妙联想,通过一问一答,形象地描绘出春风的魅力,并进一步对柳树进行补写,完成了对柳树全貌的描写。 这首诗比喻新奇,诗中形象渐次现出,却又密切相联,环环相扣,浑成一体。 咏柳〔1〕这篇《咏柳》是贺知章广为传诵的代表作,题一作《柳枝词》。贺知章(公元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进士,开元十三年(公元725)为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迁秘书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回乡归隐,自号“四明狂客”。知章旷达不羁,不拘礼法,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十九首,后人辑有《贺秘监集》。他的一些表现个人感受和写景物的小诗,清新自然。 〔2〕“碧玉”二句:碧玉,青绿色的玉石,用来形容春柳翠绿,若碧玉琢成。妆,装饰。绦(tao),丝线编织的带子,用来形容垂下的千万条柔嫩的枝条。 〔3〕“不知”二句:一问一答,形容初生的柳叶很细,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剪裁出来的。 这首七绝运用一连串新巧而精美的比喻,描绘了春风中杨柳的婀娜姿态,赞美了大好春光,显现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流丽自然,境界一新,不事雕琢而“赋物入妙,语意温柔”(《唐诗笺注》)。 咏柳
这首咏物七律,是王十朋早期佳作,格律纯正,韵味隽永,意境引人。它紧扣诗题,几乎句句写柳,并通过写柳,呈现了大自然无限春光。首联,以春神唱始,引出春柳;中间两联铺陈柳眉柳眼和柳丝柳絮;尾联,仍写柳——柳荫,并以“莺歌醉酒”收结。 * * * * 在此,先诠释几个词语: 东君——原指神话中仙人东王公。白居易有诗云:“斋心谒西母,螟拜朝东君”。也有以春神为东君,此即后者。 画屏——原为饰有画图的屏风,此指美丽的画幅。 柳眉与柳眼——柳眉,即柳叶。国人常常以柳叶喻黛眉,形容美人总是“樱桃小口柳叶眉”。“柳眼”,指早春杨柳初生的叶芽,有如人之初展睡眼。 柳丝与柳絮——柳树纤细的枝条,习称柳丝。柳絮,柳树种子上带有白色毛绒,成熟后随风飘散,即“飘絮”。 黄鹂好音——语出杜甫《蜀相》一诗,中有句云:“叶底黄鹂空好音”。黄鹂,即黄莺,诗人,在此变其句意而用之。 * * * * 语译全诗大意—— 杨柳啊,春神对你特别钟情; 她来了(国人习称春神为“春姑娘”), 山川村庄,田畴原野, 村村入画图! 虽然无语, 但对我总是翠眉喜展; 尽管非亲, 却对人从不冷眼相待。 折柳赠别哟, 其挚情难忘; 飘絮长亭哟, 邀春光长驻! 这边柳荫里, 娓娓莺歌婉啭; 那厢烟雨中, 溶溶醉酒对歌! * * * * 这首七律,从题面看,是一首正宗的咏物诗。它处处写“柳”,从柳之眉(柳叶)、柳之眼(柳芽),及至柳之丝(枝条),最后柳之絮(种籽)。这样,在季节上,自春至夏;在物体上,杨柳之全身。这不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吗?可是,它又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写此诗的真正目标,似乎不仅仅停留在“为咏物而咏物”上,而是尚有更高的标尺、更深的寓意。 那么,这更深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呢? 这只要细味各句诗的内蕴含义,就当明白。它是通过“咏柳”这个载体来“颂春”的。一年四季之首的“春”,确实有许多可颂之处。因为,她秉承“上天有好生之德”,而赋予万物以生机,于是:大地复苏了,山川欢腾了,城乡也活跃起来了,总之,一切之一切都从凄寒萧瑟之中走向欣欣向荣。 为什么又说它是一首抒情诗呢? 这首咏物诗的抒情,是由新奇的设想和乖巧的构思,并借助拟人化手法体现出来的。这也是诗人巧运匠心的结果。你看,首句就赫然摆上一个“情”字,下边各句中的“情”,都由此派生了出来:颔联既“向我”展了“喜眉”,又对“非故者”待之以“青眼”。这种“眉来眼去”的深情,还不够引人、不够抒情吗?颈联,更对“离情别绪”给以大大地抒发。正如有的评说者讲得好:“古人重视离别之情,往往在分手的当儿,折柳赠送行人,借柳条垂丝之长,萦牵离愁别绪,以示永不相忘。在春天将去的时候,柳老花飞,漫空飞絮。这纷飞的柳絮,仿佛送尽了春光,也恋恋不舍地送着行人在话别的长亭飞舞”(马祖熙语)。尾联的“莺歌与醉酒”,将物与人、声与色都糅合在一起来表情达意,这更是一联极妙的抒情章句。平畴远山,烟树迷濛,碧水淙淙,莺啭燕喃,壶浆醉人,旖旎春光更教人醉。 咏柳
【译】 这是一株碧玉? 却又有一树高。 这是一束丝绦? 垂拂下袅娜的千条、万条。 不知是谁剪出的细叶? 是如此的美丽、精巧。 呵!那二月的春风, 正似一把巧匠手中的剪刀。 【评】 词写春柳,先以“碧玉”、“丝绦”两个形象比喻出之,尚觉动感灵性不足,诗人再以“春风似剪刀”为喻,顿觉满纸生辉,春风拂面。 《咏柳》《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丝绦 (tao涛): 丝带。 【诗大意】 这株高高的柳树姿态像经过一番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一样,飘飘下垂的万缕柳条,就是她绿罗裙上的丝带。是谁裁剪出它的那许许多多细长的柳叶? 就是少女纤纤素手中利剪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对象是早春二月的垂柳。 历来咏柳的诗篇,多与离别或怀人的感情联系起来。《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明代木公恕《种柳》: “万里绿阴堪作帐,一枝不许赠行人。”唐·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杨柳总是与别情紧密相连,它成了借以抒写诗人主观感情的一种工具。贺知章这首咏柳,却是把杨柳作为他描写对象的客体。可是他描写杨柳,又是若即若离,既不脱离杨柳本身,又不粘着在杨柳上面,而是联想到乐府诗中那位妙龄女郎碧玉来作比喻,把高高的树干比作亭亭玉立的女郎,用翠绿的丝带来比喻纷披下垂的柳条,短短两句便把富于青春活力的春柳的形象活现在读者眼前。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接下去笔锋一转,写到初春二月的春风。诗人们描绘杨柳,常常离不开春风的吹拂。唐·吴融《杨花》:“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韩琮《杨柳枝》: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写的都是柳条或柳絮迎风起舞的景象。贺知章则不然。第三句突然一转,来了一个奇妙的设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紧接着一句答话:“二月春风似剪刀。”与首二句似不相关而实在又是紧密联系着。首句开篇把柳树比作碧玉,所以这里就用生活中习见的少女剪裁女红来描摹在二月春风的吹拂下柳芽的萌发。想象确实出人意表,而形象又实在是来自生活。不说春风吹醒了杨柳,催促着柳芽萌发,而巧设譬喻,说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一般,剪出了千条万条的柳叶,想象出奇而生动,而且设问作答,短幅中又增一层曲折,实在耐人寻味。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①,万条垂下绿丝绦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③。 【作者小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元年(695)登进士第,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因张说荐,入丽正殿修书。为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改工部侍郎。二十六年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世称贺宾客、贺监。天宝三载(744)请准为道士回乡,玄宗制诗赠行,一时文人皆有赠诗。两《唐书》有传。少以文词知名,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号为“吴中四士”。为人旷达不羁,善饮,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擅长草、隶。其诗多散佚,以七绝著名,今存诗一卷。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诗中多用比喻,构思新颖巧妙。一、二句用美女及其裙带比拟柳树和枝条,三、四句一问一答,答语又用春风比拟剪刀。既富情趣,又引人遐想。黄周星《唐诗快》评此诗云:“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对后人启迪颇多,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金农《柳》诗:“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都化用此诗。 【注释】 ①此句意谓高高的柳树如同梳妆打扮好的小家美女碧玉。碧玉:南朝乐府中青年女子,此处比拟早春的稚柳。②此句意谓垂下的万条柳枝犹如美女衣裙的绿色丝带。绦(tao):用丝编织的带子。③二句由“丝绦”而引出“谁裁出”的问语,又以春风比拟剪刀作答。 咏柳贺知章 《诗·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极尽杨柳姿态之美。贺知章这首咏柳诗不象“杨柳依依”那样用拟人手法刻画柳之神态,借以抒情,而是用细致的笔触,鲜明的色彩来形象地描写春柳,通过刻画其细节特征表现其美貌。 这四句诗就象用水彩画柳的一个过程。首二句是先用碧绿之色平涂出一高大树体,继而又勾出条条丝绦,画成柳树下垂的枝条。后二句是先用双勾填色的手法,画出其片片细叶,又以“春风似剪刀”的比拟,衬出此时柳之得意,是全凭春风之力。将一片画情纳入诗意当中。此诗对柳树的刻画细致入微,刻意求新,而其语言平易,音节流畅又开中唐诗人刘禹锡、白居易一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