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贝勒满语音译。“和硕”一词,意为四方之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角之角。是为独挡一方之贝勒。又称固山贝勒或旗主贝勒,主管一旗事务。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元称汗,始封其子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为和硕贝勒,俗称四大贝勒。后增至八和硕贝勒,将岳托、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德格类相继列入。 和硕贝勒Hosoi beile清代爵位名。满语。见和硕及贝勒条。 和硕贝勒 和硕贝勒官名。清代置。初为议政大臣。《清史稿·职官志》: “初制列署笃恭殿前,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设宗人府。” ☚ 和硕额驸 和阗办事大臣 ☛ 和硕贝勒清代爵位名。满语音译“和硕”意为“四方之方”、“楞”,四角之“角”,“贝勒”源于金代官爵“勃极烈”之汉文异写,意为“高官”;“和硕贝勒”即一方之高官。明代“建州三卫”和“扈伦四部”等有地位的大酋长,多“自称贝勒”。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帝时,初封四大和硕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后增岳讬、多尔衮、阿济格等计八和硕贝勒。皆为最高品级,专主一旗之事,权力极大。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厘定爵位,顺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和硕贝勒等,被降为第三等爵位。因仍主一旗之事,故亦称“固山贝勒”或“旗主贝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