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闻鹊喜 吴山观涛》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②鳌戴雪山龙起蛰,③快风吹海立。④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⑤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⑥ 【注释】 ①吴山:在杭州城南,一边临西湖,一边临钱塘江。江昱《 洲渔笛谱笺证》引《名胜志》云:“吴山,在府城内之南。春秋时为吴南界,以别于越,故曰吴山。或曰:以伍子胥误伍为吴,故又称胥山。”观涛:观看潮水。②天水碧:语意双关。南唐李煜伎妾尝染浅碧色,经露之后色彩倍加鲜明。煜爱之。自此宫中竞相收集露水,以染碧衣,谓之天水碧。此处也兼写潮来之前水天一色,莽莽苍苍的景色。王维《送刑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韦庄《谒金门》:“染就一溪新绿。” ③鳌戴雪山:形容雪浪滔天。《列子·汤问》载:渤海中有五座神山,根底互不相连,常随潮水上下,上帝使令神仙派十五只巨鳌去用头顶住大山。起蛰:从蛰伏中惊起。④“快风”句:化用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句:“天外黑风吹起立。” ⑤烟鬟:指江对岸远山。杼:织布梭子。霞绡:晚霞。二句从吴文英《玉楼春》语意翻出:“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如泪织。” ⑥白鸟明边:用杜甫《雨四首》诗:“白鸟去边明。” 【译文】 水天茫茫,满江染成青碧的秋色。海中巨鳌顶起如山雪浪,蛰伏水底的巨龙也从沉睡中惊醒。酣畅淋漓的疾风将大海吹得倒立。 江对岸淡云缭绕,点点山峰青翠欲滴。天边一抹晚霞如绡纱微湿。海鸟白色的翅膀与帆影交映在辽阔江面。夜色中隔江传来悠扬的笛曲。 【集评】 清·李调元: “此《谒金门》调也,直字字如锦。”(《雨村词话》) 【总案】 词上下片分写潮来和潮过。上片动,下片静,上片壮美,下片优美;上片画面浑莽,下片色彩明丽。末句以夜结全篇之昼,以听觉结全篇之视觉,悠扬无尽。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闻鹊喜 吴山观涛》·周密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这首词写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吴山俯视钱江,词人登高临远,钱塘壮观尽收眼底。 上片直写大潮。“天水碧”,一则着色,一则状物。“天水碧”写天青水碧,浑然一体,大潮将至未至之际,天地已经为之动容,铺就一派壮观,以待大潮。“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鳌,神话传说中的大龟。这两句写钱江大潮汹涌而来,潮头咆哮奔突,白浪滔天,像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像蛰伏海底的巨龙突然惊醒而翻江倒海,还像疾风吹得海水壁立江面。短短两句,精炼形象,再现了钱江大潮惊心动魄的场面。 下片写潮去江平,别有意境。“数点”三句,写远处青山数点,虽然笼罩在轻烟淡雾之中仍然苍翠欲滴。天边一抹红霞,像是被潮水溅湿了的绢纱,红艳怡人。黄昏渐近,天际尚明,白鸥翻飞,帆影矗立。词人寥寥数语,织就了一幅色彩缤纷宁静平和的秋江图。这里的平和宁静与前此的肆意狂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句“隔江闻夜笛”以笛声收束全篇,不仅巧妙地点出了“我”的存在,而且颇有余音袅袅余味无穷之妙。 周密是词人又是画家,故而常常将绘画手法揉于词中,写来虚实交替,疏密相间,远近交错,于空灵之中含有无穷意蕴。这首写景小词便是一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