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代甘肃统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甘肃统计 古代甘肃统计甘肃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统计活动产生的地方。甘肃自夏代开始,就属于夏、商、周、秦的组成部分,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为了扩充兵源, 曾对甘肃东部地区人口进行调查,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太原,即甘肃近临陕西地区)。春秋时代,往往以兵车数目衡量诸侯实力,所以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是最早的军事统计。秦代有关统计工作的条文逐渐完备。汉朝的口钱法, 老百姓15至56岁,都要出钱一百二十。当时的户口与年龄的统计资料,就形成了统治者征赋的重要依据。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 《史记》中编制的 “十个年表”, 反映了当时上层的政治概貌,是中国的第一批统计表;班固撰写的《汉书》中的表志部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统计著作。据史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甘肃人口318 225户,1 292 343人,户均4.0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86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虽然经历了魏蜀争夺、五凉割据的分裂和动荡,但人口、耕地等统计没有间断。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大业五年(596年)全省人口366 678户,1 895 725人。唐开元天宝时期 (713~756年) 统计已相当精确, 如宁州人口密度最大达到每平方公里45. 67人; 瓜州最少,每平方公里仅为0.09人。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为计算米谷价格波动,提出按几十年的粮价高低及相应各年收购数量多少为序排列,综合分为五等,以居中的第三等价格为正常价格的方法, 是中位数的最早运用。明代,甘肃和全国一样,有经常性户口、土地统计制度。黄册是户口名册,鱼鳞册是土地图籍,绘有地形,记明地产、位置及所有人口,已很接近现代的统计图表。明隆庆六年 (1572年) 张居正提出 “土地清丈”(普查),是中国最早的统计普查。万历六年 (1578年) 统计, 甘肃人口119 006户,1 346 192人。据明代古籍《工部厂库须知》记载,早在16世纪,明代就探讨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对产品质量采用了抽样检查的方式。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 甘肃布政司从巩昌 (今陇西)迁至兰州。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实行 “地丁合一”政策。当时生产丰裕,甘肃人口达到12 086 497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 人口为12 351 495人。 ☚ 统计 民国时期甘肃统计机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