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floor of mouth又叫下颌下蜂窝织炎、卢德威颈炎,系口底严重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可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腐败坏死性细菌等,可有混合感染。由于下颌下组织疏松,故炎症波及较广,可致全口底及颈部区域,高度水肿时如“牛颈”,病变可有化脓性、腐败坏死性与凝固坏死性3种。局部高度水肿、青紫;伴有吞咽与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治疗:合理足量应用抗生素;局部及早切开引流减轻水肿;对症。 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floor of mouth亦称卢德威颈炎。是同时累及颌下、颏下及舌下间隙的炎症。可分为脓性、腐败坏死性及凝固坏死性三种,第三种临床较为罕见。主要系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混合性感染,腐败坏死性感染以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病人吞咽、呼吸均出现困难。治疗应以纠正全身情况,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充分切开引流为主。 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蜂窝织炎口底蜂窝织炎是指舌下与颌下间隙的感染。 口底部的范围:上为口底粘膜,下为颈深筋膜之浅层,前面及两侧壁为下颌骨。下颌舌骨肌从中央将口底分隔成上下两间隙。上面为舌下间隙,下面为颌下间隙。颌下腺于下颌舌骨肌后缘跨越二间隙,使舌下间隙与颌下间隙在此处沟通。二间隙向后下与颈深部间隙沟通,直达纵隔。感染可累及颈部,甚至沿颈深筋膜扩散,进入纵隔,引起致命后果。 口底蜂窝织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主要由下颌磨牙根尖感染,穿破齿槽骨板,侵入口底各间隙。小儿齿根短,因而先引起舌下间隙感染。口底颌下区肿胀、舌被托高,咽部肿胀可造成呼吸困难,严重者使呼吸道完全堵塞,窒息死亡。感染严重时舌体本身被炎症侵袭而肿胀,全身中毒症状加重,甚至发生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 可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炎症反应剧烈、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加用激素。呼吸困难时切开气管。经上述处理后病情未改善者,应切开引流。应于下颌骨体内侧作平行切口,起自下颌角至颏部止。需同时切开下颌舌骨肌使引流通畅。 ☚ 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颈淋巴结炎 ☛
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蜂窝织炎口底蜂窝织炎或称Ludwig咽峡炎,是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之一,系口底周围多个间隙的感染,可以是化脓性的,也可以是腐败坏死性的,后者临床经过更为严重。此病多系由下颌牙齿的根尖感染,智齿冠周炎、口炎、急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扁桃体炎、颌骨及口咽部软组织外伤等病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混合性细菌感染。腐败坏死性感染以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如产气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败血梭状芽胞杆菌、水肿梭状芽胞杆菌、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以及组织溶解梭状芽胞杆菌等混合性细菌感染。 化脓性感染的初期,病变仅局限于一侧颌下或舌下间隙,因此,局部的临床特征与颌下或舌下间隙感染相似。炎症波及整个口底时,双侧颌下、舌下及颏下间隙均有弥散性肿胀。腐败坏死性感染常有广泛性软组织水肿,甚至波及颈部或锁骨平面。皮肤表面苍白或红肿坚硬,髓病势发展而逐渐软化。口底肿胀可使舌体抬高而与腭部接触或不能完全容纳于口内,而有部分伸出于上、下前牙之间。舌下肉阜的粘膜出血而有青紫色瘀斑,有时粘膜表面盖有白色假膜,口内有粘稠的涎液流出。由于舌根僵硬,运动受限而使病人语言、吞咽困难,甚至流汁饮食也难咽下。肿胀向舌根发展,可压迫会厌及咽部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甚至有发生窒息的危险。病人多呈半坐体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呼吸短促、脉搏频弱,鼻翼扇动,口唇青紫发绀,或因声门水肿而有声音嘶哑及鼾声。触诊局部皮肤表面,可有压痛或波动感。如果肌肉腐败坏死,皮下组织明显软化、内陷,在有气体存在时,还可扪觉皮下有捻发音。儿童病人常在麻疹、肺炎或中毒性肠炎之后,诱发坏疽性口底蜂窝织炎。在口底凝固坏死组织块脱落以后,创面常无脓而显露出颌下或口底肌肉、涎腺与下颌骨。病人全身症状常很沉重,有高烧、寒战,但在腐败坏死性感染时,体温可不很高,甚至在38℃以下,机体中毒症状明显,呼吸短浅,脉搏频弱,甚至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可因伴发窒息、败血症、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口底蜂窝织炎除全身应用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补液、输血、给氧、强心等治疗以外,应早期作切开引流手术。切开引流的目的在于减少组织的张力与压迫症状,供给充分氧气,抑制厌氧菌生长,引流脓液,排除毒素,防止病变继续恶化与机体中毒,如已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应先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畅通后,再作切开引流术。一般应在双侧颌下及颏下部相当于双侧下颌角至舌骨平面,作平行下颌骨下缘的横行切口或在颏部正中至舌骨体增加一中线直切口形成倒“T”形切口,广泛切开口底,充分分离肌肉,使脓液引流出来。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在术后应反复用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口或辅以高压氧治疗。 ☚ 舌部感染 面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 ☛ 00017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