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骑马铜饰渤海时代装饰物。1979年在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乡杨屯大海猛出土。现藏吉林市博物馆。该饰物为青铜质地。其制做方法是:先合范铸造出外形,然后再经锉、磨、雕刻人物和马的眉目。造型为一马二人。通长11.2厘米,高5.3厘米。马颈和马尾较长,各呈弧形。马身矮,马腿短,四腿外撇。马头下垂,双眼外凸,刻凹槽为马口。马鬃部位连续排列8个圆孔,马身腰部也有两个圆孔,马尾上中部有一个圆环,与颈根部的一个圆孔平行,当为佩戴时系绳用。骑马者二人,均作站立状。前为驭手,较高大,面有眼口,头戴帽,帽形侧视呈鸟飞翔状,帽顶有一圆球象征鸟头,帽后有一后摆象征鸟翼。驭者身着紧身衣,双臂前伸,合掌牵掖鬃毛,下身短,有双腿。后面的骑马小人,较前者矮小,未戴鸟状帽,头部、口眼、衣着、四肢均不及驭者那样分明。此物为唐代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的遗物,它对于我们研究靺鞨人,特别是粟末靺鞨的生活习俗,青铜制造技术和工艺美术品都是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