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印度经济史研究印度社会经济关系 (即生产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经济学科。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四世纪便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它的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西方殖民主义者特别是英国殖民者入侵后,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长达两个世纪之久。1947年,英国殖民者被迫撤出南亚次大陆,印度获得独立,开始了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时期。 印度经济史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印度封建社会的特征和演变过程;(2)印度殖民地经济的形成,包括英国征服前的印度社会经济概况及英国对印度的残酷掠夺和对印度封建土地关系的利用等;(3)印度经济的殖民化与印度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帝国主义时期的印度经济;(5)独立后印度经济的发展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学者对印度经济史的研究曾一度居领先的地位。英国学者W·H·马里兰德(W.H.Moreland,1868—1938年)根据原始史料发表了许多关于印度中世纪经济史及商业史的著作,其中 《阿克巴逝世前后印度经济的研究》 (《Indiaat the Death of Akbar,an Eco-nomic Study》,1920)、《从阿克巴至奥朗则布时期印度经济史的研究》(《From Akbar to Aurangzeb,a Study in Indian EconomicHistory》,1923) 影响较为深远;英国人所著的最早一本近代印度经济史,出自V·安斯泰(V. Anstey)之手,书名为《印度经济的发展》 (《The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dia》,1929),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经济、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对外贸易、财政、金融,都有详尽考察。印度本国学者在本世纪初,也写出了有特色的著述。较著名的是罗麦西·杜特 (R. C.Dutt,1848~1909年) 的《印度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1901~1903年版)(1950年上、下卷同时出有第7版),被认为是印度经济史研究者必读的基本文献之一。 印度经济史也曾是卡尔·马克思的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收录了他论述印度经济的多篇文章。如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等。他的《印度史编年稿》,人民出版社印有单行本(张之毅译,1957年10月版)。 印度经济史的研究在我国是一个较薄弱的领域。在四十年代前后,仅出版了丘守愚编的 《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正中书局1947年版)等少数著述。建国后,印度经济史作为外国经济史的一部分,研究有所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