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华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华寺(宋)苏轼
【题解】 南华禅寺在韶关南20公里,依大庾岭,傍北江支流曹溪。为中国著名佛教寺庙之一,初名宝林,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唐仪凤二年(677)中土禅宗六祖慧能在此主持,发展禅宗南派,故禅宗南派称之为“祖庭”。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今存有唐代卓锡泉、宋朝灵照塔等遗迹。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南下赴贬所经此,因作此诗。唐宋以来,士子受禅宗影响较大,苏轼尤精佛学,此诗借南华寺及六祖故事表达一种人生彻悟和悲凉之感。 【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生平见前江苏《送郑户曹》诗。 【注释】 ①祖师:指六祖禅师慧能。②本来面:本来面目。禅宗指人人本有的心性。③塔:指六祖塔,慧能卒后葬南华寺。④“可怜”两句写六祖故事。《传灯录》:“道明禅师闻五祖密付法衣与卢行者(六祖慧能,俗姓卢,少孤,采薪供母,至韶州宝林寺投五祖,为行者,得五祖衣钵相传,返曹溪),即蹑迹追逐,至大庾岭,曰:‘我来求法,愿行者开示于我。’祖曰: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是个明上座本来面目。’”(又见《六祖坛经·行由品》)一电:喻示法点悟。⑤“饮水”两句谓理解佛理全凭自己体会,不能舍本逐末。《楞严经》:“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月为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⑥修行:佛教徒谓依据佛说教义去实行为“修行”。⑦精炼:即佛语精进,意谓在修行中不懈努力。⑧“中间”两句寓身世之感。“受此百年谴”言屡受打击和贬谪的人生经历。⑨抠衣:古礼,见尊长时提起衣服的前襟,以示恭敬。《礼记·曲礼上》:“抠衣趋隅,必慎唯诺。”真相:指六祖真身。《传法正宗记》:“六祖于睿宗先天二年示寂,塔真身于曹溪。”据说其塔名灵照。”⑩霰 (xian):下雪前降的小冰粒。⑾泉:指卓锡泉。《传灯录》:“六祖初住曹溪,卓锡泉涌,清凉甘滑,赡足大众。”《曹溪志》:“卓锡泉,一名明通泉,凡泉脉枯,僧持祖衣往叩,即通流。”⑾绮语:华美的语句。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南華寺 南華寺 nánhuásì 座落於廣東曲江縣馬壩。南朝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建,初名寳林寺。唐代改稱中興寺、法泉寺。宋初始稱今名。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修。主要建築有六祖殿、靈照塔等。寺存六祖真身像、唐金繡千佛袈裟、大藏經等。參閱《嘉慶重修一統志·韶州府·寺觀》、道光《廣東通志·古蹟略·寺觀一》。 南华寺 南华寺位于县城马坝镇南曹溪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原名宝林寺,相传印度僧人智药至此,“四顾群山,峰峦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寺”。唐时,禅宗六祖慧能来寺主持,改名中兴寺,并坐禅36年,传南宗禅法,得法弟子43人,传播各地,形成临济、伪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宗。日本的临济、曹洞两宗创始人即慧能门下,故此寺至宋改称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寺院占地广阔,处于山林,峰峦紫翠,梵宫巍然,极为清幽。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等三尊金像。六祖殿供六祖真身,至今无损。寺中还保存大批历史文物,有武则天赠慧能的《天册金轮敕书》、千佛袈裟,有明代金液书写《华严经》,有王维、柳宗元、苏轼等历代名人所撰碑记和宋刻慧能石像,以及南汉大宝铜钟,北宋万斤巨钟等。 ☚ 2. 曲江县 狮子岩 ☛ 南华寺 南华寺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位于广东韶关市南20公里,有“东粤第一宝刹”美誉。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 (504),初名宝林寺,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赐名南华禅寺。唐代禅宗六祖惠能传得五祖弘忍法衣,隐居十余年后,于仪凤二年 (677) 到曹溪住持宝林寺,广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故该寺为惠能弘扬禅宗南派的道场,有“祖庭”之称。现寺内六祖殿中六祖像,传是惠能的真身像。此外寺院内还尚存曹溪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古建筑,并有大量珍贵文物。 ☚ 胡登洲 南怀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