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论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论集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论集(新加坡)杨松年著。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出版。全书共收作者1974年以来在新加坡、香港、台湾所发有关中国古典文学评论的研究文章十五篇,按性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中国古典文论著作所存在之问题的探讨,计有八篇,其中三篇主要论述的问题及所举例证,属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用语语义含糊之问题》首先指出,古代文学批评之作大多“在一篇之中,以不多的文字,包含了许许多多文学上的问题;”“所用文字,由于下笔时没有留意必须清楚与具体的表达,因此……容易发生用语含义模糊的问题”。接着具体列举了这种弊病的四个主要表现:一、“对于所用的主要辞语,不作具体的解释或给予清楚的定义式的规定”;二、“即使是同一作者,在同一作品中,用同一辞语,在不同的地方,却含具不同的意义”;三、“中国文学批评的用语,多依据常用的学术辞语”; “并且增以己意,就更令意义益为模糊了”;四、“批评的用语,有时由于运用者追求文字美,行文时讲究对偶,致使它与另一辞语并举,产生意义上的变化,致使语义含糊。”而所以存在上述弊病,他认为根源有三:一、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二、诗坛风气的影响;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作者说,搜辑作品中所用的同一辞语,再借助西方学者的经验,根据上下文意,进行科学、精细的比较分析,有助于这些弊病的克服。《〈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之“气”字疏释》则专就曹丕所论“气”字广征博引,比较引用,最后得出结论:“它最恰当的解释,是今日所说的‘个性’,作者的个性。”《中国诗论作品欠缺系统之问题》一文经过具体分析后指出:“中国的诗论作品,不论是诗话、笺注批点作品、论诗诗、诗传、笔记小说,读书记与书信序跋等,都存在着欠缺系统地表达意见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基本有二个因素: 其一是评论者的态度不够严谨,其二是表达方式过于简略,信笔书写。” 第二类三篇是对诗论者的诗论进行研究,所举作者主要为唐以后,兹从略。第三类四篇是综合评析中国诗论者对四个文学理论问题的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试论诗之鉴赏》认为:“成功的文学作品,含蕴必定不尽。欣赏者可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进行赏鉴,这是欣赏者的自由。”“中国诗由于其文字与诗句结构的特殊性,所给予读者活动的空间是极大的。”而且,“在欣赏与分析作品方面,我认为写作者不一定会强过分析者。”《温柔敦厚,诗教也——试论诗情之本质与表达》考察了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温柔敦厚与诗情表露方式的关系、诗情应温婉说与神韵说的关系,温柔敦厚与诗情本质的关系以及愤世嫉俗之作与温柔敦厚的并行不悖,并对温柔敦厚侍教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诗乃人之行略——试论诗情与诗人品格之关系》专论作者的品格与作品问题、作者的个性与作品的关系这二个问题,指出:“分析作品,应当就作品论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之品格,情性,只能作为参考之资料,以协助作品之分析而已。本末倒置,重其人而轻其诗,常会使研究之重点,由作品之分析转为对作者之探讨,而失去原本讨论之本意。‘诗乃人之行略’是有一些道理的,然而切切不可拘泥。”《意在言先——试论诗文情思的酝酿》研究了情思的酝酿、飞翔过程后得出结论:“诗文既为天成,当然不能离情思酝酿与飞翔,而刻意为之。”“所以作者写作,在动笔前必须有真情实感,情思酝酿与飞翔,而后才执笔写下。” ☚ 辞赋流变史 先秦文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