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的迁移效应huaxue xuexi de qianyixiaoying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对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促进和消极干扰之分,前者叫“正迁移”或简称“迁移”效应,后者叫“负迁移”或称“干扰”效应。
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心理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对迁移都有一定的影响。迁移以拥有化学知识、技能为前提,对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越能找出知识间的共同要素,则越有利于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迁移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往往通过“技能定势”而起作用。当某种定势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相适应时,它就起积极作用; 反之,盲目搬用知识,则产生消极影响。学生思维的水平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易使学得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产生积极迁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树立克服困难,学好化学的信心,消除与迁移不利的种种心理障碍。教师的教学是否得法,对迁移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如能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从具体物质及其变化中理清思路,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则在后继学习中,容易找出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而实现迁移。为促进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防止出现负迁移现象,教学时尚需注意几个具体问题:
❶ 设计教学时,要考虑每一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 前后知识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后继知识是先前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习得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时要力求做到“以旧引新”、“前后呼应”和“承上启下”。例如,运用新学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去回顾和分析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由此原理出发,又能引出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等概念。
❷ 善于引导学生从横的方面沟通概念、原理乃至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仔细分析异同,找出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新的学习情境中避免产生消极的迁移作用。许多化学规律往往受特定条件的制约,任意在相似场合推广,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活泼性变化顺序一致,是学生熟知的结论,如将此关系运用到氮族元素,而得出与卤族变化类似的“同向性”,则恰与事实不符。又如,将一般酸稀释的方法用于处理浓硫酸,会构成特殊情形下的操作失误。
❸加强练习,促进迁移。学习迁移必须在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否则,即使有大量的知识储存在记忆中,也无法达到迁移的目的。从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到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熟练应用知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练习是加强这一过程的有力手段。在各章、节知识教学之后,教师要精心安排练习,一般可采用重点内容加强练,前后内容联系练,容易混淆的内容对比练,同类内容系统练等方法。通过口答、笔答、做实验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的数量应适当,选题要有针对性,每一次练习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必须及时收集练习中的反馈信息,纠正由消极定势导致的种种错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习得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