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势力范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势力范围

 亦称“利益范围”、“权力界限”。帝国主义国家在别国一定范围内划定的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的地域。也指一国对于另一国领土内一定区域约定不让与第三国,而承认该国在区域内有优先权利或独占地位。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为适应其资本输出需要,争先恐后在华争夺利权,竞相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德国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其势力范围。此后,俄国强租旅顺、大连,以东北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以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九龙半岛及香港附近岛屿,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日本也把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外国侵略者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有筑路、开矿及航行等特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势力

势力

势(势子;力势)
势力和地位:势地 势籍
势力范围:势力圈
势力和气焰:势焰(~万丈)
协同一心,增强声威势力:并威偶势
与亲信互相勾结,形成势力:比居同势
双方势力相等,不分高低:钧敌 势均力敌 势钧力敌 力均势敌
 双方的谋略、势力相当,不分高低:智均力敌
 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地丑德齐
 两强对峙,势均力敌:一栖两雄
势力扩张:雄张
 势力扩展:跨山压海
势力单薄:孤单
 力量分散,势力单薄:力分势弱
势力变弱:削弱 蹙弱
地狭人少,势微力弱:一成一旅
势力越来越小:鼠入牛角
(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势力)

另见:力量 权力 权势 得势 扩张 削弱 恢复

☚ 势力   各种势力 ☛

势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订立协定划分它们彼此允许在第三国领土进行活动的范围。这原来出现于非洲的情形:欧洲殖民地国家企图在非洲国家扩大其殖民地而订立协定划分各自未来夺取领土的范围。这种势力范围并未赋予行使势力的国家以属于法律性质的领土权利。在非洲以外也有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形,虽然并不以夺取领土为目的,但取得势力范围的国家彼此充允在势力范围内的领土上有某种行动自由,因而也严重损害当地国家的领土主权。例如,19世纪末,在中国,殖民国家划分势力范围,有时称为利益范围,例如,法国在两广,英国在长江流域,德国在山东,俄国在满洲,日本在福建等。这些势力范围随着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废除即消失了。

势力范围

又称“利益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殖民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掠夺形式。最初见于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1885年柏林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其军力和经济力量控制某国领土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进行经济掠夺或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介入。为了保证在该地区的优先权或独占地位,帝国主义国家往往迫使被侵略国家订立某种条约,以保证不将该地区的利益转让给他国,或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订立条约相互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

又称“利益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在一定地区划分政治、经济利益范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风潮,各国在华争夺“势力范围”。德国强占胶州湾,掠夺了胶济铁路和津浦路北段修筑权,以及胶济路沿线三十里内的开矿权,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沙俄强租旅顺、大连,掠夺了中东路和南满支路的筑路权、铁路管理权、铁路沿线的采矿和伐木权,把中国东北变成其“势力范围”。法国强占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作为法国“势力范围”。英国强占威海卫、九龙半岛,取得了南京至上海,苏州、杭州至宁波,广州至九龙等铁路筑路权,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日本把福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用军事、经济力量控制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从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的危机。

势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

指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内行使强有力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影响的地区。政治影响通常包括对外法权。

势力范围

116 势力范围

亦称权力界限,意指甲国对于乙国领土内某一区域约定不割让与第三国,而承认该国有优先或独占的权利为势力范围。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掀起了瓜分狂潮。在角逐中,德、俄、法、英、日等国分别把山东、东北、两广、长江流域、福建等作为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宰割的深刻民族危机。

☚ 最惠国待遇   使馆界 ☛

势力范围

亦称“利益范围”。指帝国主义在一定地区划分政治、经济利益范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风潮,各国在华争夺“势力范围”。帝国主义用军事、经济力量控制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从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的危机。

势力范围

也叫利益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过程中的一种掠夺形式。帝国主义列强依靠其武力和经济力控制某国领域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自己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染指。为了保证在该地区的优先权利和独占地位,帝国主义列强往往迫使被侵略国订立不平等条约,保证不将该地区的权益转让与他国,或者同其竞争者订立条约,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这种对殖民地的掠夺形式,最初见于欧洲列强1885年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英、法、德、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加强了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复存在。

势力范围

sphere of influence


势力范围

sphere of influence

势力范围

sphere of influence;sb’s turf
瓜分~carve out spheres of influence

势力范围shì lì fàn wéi

指划定某个地区作为自己的地盘,加以控制。sphere of influe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