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力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力役lì yì劳役,服劳役。元结《与瀼溪邻里》: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许景先《奉和御制春台望》: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 力役勞役。揚雄《長楊賦》:“矜劬勞,休力役。” 力役 ①秦朝力役很重,“三十倍于古”。据估计,秦朝时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每年被征调的力役约300万以上,约占全国总人口15%。②西汉规定,不论男女都要为国家、皇室服役。服役的农民很多,有时达数十万,服役时间短则几天,长则数年。 力役 即劳役。包括兵役、杂役、狩猎、捕盗、运输等(参见“役”)。 力役lì yì劳役。耿湋《代园中老人》:“佣赁难堪一老身,蟠蟠力役在青春。” 力役劳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之征。” 讨伐 讨伐讨(讨征;剪讨;掩讨;扑讨;战讨) 诛(诛伐;诛讨;诛罚;行诛) 剿(剿击) 征(征伐;征诛;征罚;征讨;征剿) 刑 罚 惩膺 挞伐 翦伐 薄伐 黄钺 另见:出兵 攻打 叛乱 平定 攻击 谴责 ☚ 讨伐 讨伐对象 ☛ 劳役 劳役役(力役;从~;当~;趋~) 力 ☚ 劳作 做工 ☛ 力役lì yì❶劳役,徭役。《孟子·尽心》:“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之征。” 力役见〔劳役〕。 力役 力役没有报酬的劳动。《唐明律合编》: “男女俱有应役之法,女或舂或织,皆力役也。” ☚ 力 连贬秩 ☛ 力役中国历代政府强制征发的劳役,为徭役形式之一。战国时代已有力役。当时力役是由特定原因(军事)征发,并有特定劳役(搬运和炊事)的徭役。但后代逐渐泛指官府经常强制征发的、物料以外的一切无偿劳役。如筑城、开河、修路、修筑宫室陵墓,驿传以及在官府手工作坊中充当工匠等。秦筑长城、造阿房宫和骊山墓,隋开运河,动辄征发民夫数十万以至数百万。征发名目也越来越多。唐、宋的差役,明代的均徭、里甲、杂泛、民壮等,均属力役。 力役 力役秦朝徭役。《汉书·食货志》:至秦“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这说明秦朝的徭役十分沉重。 ☚ 初为赋 田租 ☛ 力役 力役古代国家或官府强制人民无偿提供劳力的课征。按周制, 国中(都城内)20—60岁的男子, 郊野15—65的男子, 都得服役。又规定, 都城内的男丁, 如为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及疾者这六种人, 准其免服力役。事实上, 一切贵族领主及其家臣等均可免除力役。郊野农民无免役规定。力役为徭役的一种, 有定期的, 即每年有一定服役日期; 有临时的, 即临时征发的劳役。由特定的军事原因而征发的一种力役, 叫兵役。力役之征, 原则上是一家一人,即“凡起徒役, 正卒毋过家一人。” 服役的日数,每年最多三日,最少一日,凶年无力役,但是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力役是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 ☚ 相地衰征 山泽之赋 ☛ 力役 力役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强制人民无偿提供劳力的课征。周代规定,国中 (都城内) 20—60岁的男子,郊野15-65岁的男子,都得服役。都城内的男丁,如为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及疾者等6种人,准其免服力役。事实上,一切贵族领主及其家臣等都可免除力役。力役为徭役的一种,有定期的,即每年有一定服役日期; 有临时的,即临时征发的劳役。由特定的军事原因而征发的力役,叫兵役。力役之征,原则上是一家一人,即“凡起徒役,正卒毋过家一人。”服役的日数,每年至多3日,最少1日。凶年无力役。但是事实上经常大大超过这一标准。 ☚ 徭役 职役 ☛ 力役❶劳役,被征服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