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180万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前180万年

坦桑尼亚境内的奥杜威峡谷出现早期直立人——“能人”(Homo habilis)。能人直立行走,上肢获得解放。能人用上肢长期从事使用、制造工具的劳动,手骨的末一指节便变宽变扁,拇指变长;虽然中指仍然稍弯、拇指也还较短,还不能从事精确细微的动作,但已能与其余四指对握,从而完成较复杂的操作。能人的脚骨已与现代人相似,大脚趾已能与其余四趾并拢;大脚骨也表明身体已完全能够直立。脑容量比ER1470号人略小,但其脑体比较的相对脑容量已超过现代猿类。
非洲早期人类聚集区形成以下生态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是灌木丛和森林;伴生动物是刺猬、箭猪、鼠类、野兔、狒狒、蜥蜴、龟、蛇及各类昆虫,这些都是早期直立人猎取的对象。非洲平原上还有羚羊、斑马、三趾马和长颈鹿;犀牛则有黑犀和白犀两类;在河湖区域,有河马出没;在灌木丛和密林中,有野猪成群。最大的动物是象,对早期直立人危害最大的是虎、豹等凶猛动物。


前180万年

东非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出现早期石器。该石器无一同南猿并存,说明惟奥杜威“能人”才是石器的制造者。
奥杜威典型石器是用砾石打制的砍砸器,原料是就地取用的熔岩和石英块(如图)。


1.砍砸器



2.手斧


奥杜威峡谷旧石器早期的石器工具


砍砸器是大型石器工具,经交互打击,形成尖端和钝端两部分,成为原始手斧,长度多在8厘米以上,重量多为0.5千克左右。砍砸器多数用石核和砾石制成,少数用大石片制成;刀口钝厚、器身粗重,有砍劈、砸击、挖掘多种用途;除用于加工生活资料外,还用于制造工具、挖取植物块根、砸碎坚果等。
砍砸器相继出现五种类型:单刃、双刃、多刃、端刃和尖刃。前三类刃口形态与刮削器相似,后两类中的端刃型,其主刃的宽度就是器身的宽度,形态分普通端刃砍砸器和手锛(Cleaver)。前者器身宽短,刃口多呈缓弧形,个别呈一字形,其侧边曾经加工修理;后者则器身较长,通体呈长梯形。端刃型具有刃宽、弧度小、接近平直的特点,既有单面加工,亦有双面加工。尖刃型石器从形态和加工特点上看,可分为正尖和角尖两种;从形状和功能上分,还包含用交互打击法加工而成的手斧。器身两面遗满小石片疤痕。
砍砸器大都使用锤击法修制,加工方式基本可分两类:其一用石锤轻敲毛坯边缘,将毛坯修成一定的形状,其刃缘常呈多缺口形或波纹形,刃口上的小石片疤痕深浅不一;其二是手握毛坯,食指垫于被加工石缘,随打击点移动,器形规整、刃缘匀称,小石片疤痕呈阶梯浅平状。
锤击法修制石器工具出现下列方法:
1.背面加工法。石锤由破裂面向背面方向打击,修理痕迹只见于石器背面。此为旧石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2.破裂面加工法。打击方向与背面加工法相反,修理痕迹只见于破裂面。它与工具的加工无关,而与石核的修整和打片有关。
3.错向加工法。毛坯的两侧或一端一侧均有修理痕迹,但两处加工方向相反,如左侧向背面加工而右侧向破裂面加工。
4.复向加工法。修理方向不定,往复无常,刃缘显得十分曲折。
5.对向加工法。在一个窄边上进行左右相对打击,修理痕迹或相互叠压或相交于被加工窄面的中部,使之成为相当平缓的纵脊。
6.交互打击法。在毛坯侧边的左右有规律地向不同面打击。如第一下打击侧向背面,第二下打击侧向破裂面,如此有规律地交替进行。小石片疤虽见于两面,但从侧面看,其侧缘呈S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