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新中国60年新词新语词典︱前言 前言 这是一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献礼书——《新中国60年新词新语词典》。 2009年初,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撰文道:“人类社会在不停地变化,世界新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允许创造新词儿,那么,语言就不能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语言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解放日报》2009年1月9日) 的确,语言像一条河,永不停歇地流淌着。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会流失一些,冲走一些,也会积淀一些。作为一部记录新中国60年社会生活变革的词典,它既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晴雨表,也是时代风云的折射镜,它为语言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语料。这就是我们编著这部词典的心愿。 “新词新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旧词旧语的隐退。本词典是以新中国成立60年为时限来考察汉语词汇的巨大变化的。在这段时间新创造的或新吸收、引进的或产生新义、新用法的词语,就是本词典所说的“新词新语”。 新词新语的“新”,就来源而言,主要途径有三: 1.新造。按汉语构词方式创造出新词新语,如:“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激光”(20世纪60年代);“赤脚医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自驾游”、“黄金周”、“绿色食品”、“电子机票”(改革开放年代)。新造的还包括新的词缀化现象产生的派生词,如: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红宝书”、“红材料”、“红卫兵”;“黑线”、“黑材料”、“黑后台”;改革开放年代的“上班族”、“追星族”、“氧吧”、“网吧”等。 2.翻新。利用固有词语翻出新义或变出新用法。如:“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站队”、“捞稻草”(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第三者”、“平台”、“跳槽”(改革开放年代)。 3.新引进。从外来词语、专科词语、方言词语等渠道引进。如:“布拉吉”、“放卫星”(20世纪50年代);“一专多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克隆”、“卡拉OK”、“回归”、“肠梗阻”、“猫腻”、“忽悠”(改革开放年代)。 在收录整理中,词典突出“特色”二字,不具有鲜明特色的新词语不录。所收词语有的是应称说命名的需求而生,如:“人民公社化”(1958年-1982年);“红筹股”(20世纪90年代);“水立方”(2008年)。有的是为表达经济、简约而对词语加以缩略,如:“知青”、“上管改”(20世纪60年代);“邮编”、“环保”、“神七”、“军演”、“三个代表”(改革开放年代)。有的是为了同固有词语显示差异,如“离休”有别于一般的“退休”。有的是为了适应使用范围的变迁而改变意义,如“下课”从教学领域进入体育领域进而扩大到其他领域。有的是为了优化和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艺术性,如“四马分肥”(1953年)比“私营企业每年利润按四份分配”显得更为形象简洁;“电脑”(改革开放年代,下同)比“电子计算机”显得更为通俗生动;“跳楼价”比“很低的价格”显得更为夸张幽默;“弱智”、“智残人”比“白痴”、“傻瓜”显得更为尊重、更有人性化、更具委婉色彩等。总而言之,有鲜明特色是新词新语有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体现。 “约定俗成”是本词典收集整理的另一要义。新词新语的结构符合汉语构词方式和我国人民的称说习惯,吸收引进的方式也能适应我国人民的使用习惯。在表义上清晰、确切、无误、易懂,在流传过程中经过现代传媒的强化,复现率提升,使用频率激增,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阶段性高频率词语,并约定俗成下来。 “约定俗成”性,并非说每个新词新语寿命都要很长久。新词新语出现后都有一个高频率期,但是有的时效长,有的时效短。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学雷锋”,70年代出现的“拼搏”,流传时间都很长,“约定俗成”性极强。而“福利房”、“政务院”则因我国后来不再推行该项制度或设立该机构而隐退。新词新语不把寿命长久跟“约定俗成”性生硬等同起来而“厚此薄彼”。只要拥有阶段高频率期,理应是本词典收录的对象,哪怕当前它已退居为历史词语了。 新词新语千姿百态,绝大多数中规中矩以汉字开头,但也有以字母开头的、以阿拉伯数字开头的,这是社会多元化在语言上的表现。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查询和使用新词新语,这部词典正文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收录“汉字开头的新词新语”;下编收录“字母开头的新词新语”和“阿拉伯数字开头的新词新语”。此外,为丰富词条,增加信息量,正文里特设“相关链接”和“相关相近新词新语”两个板块,并酌附图片。“相关链接”板块,主要为与条目有关的背景材料或补充、说明、延伸性材料,有时代感的、读者不太熟悉的或不可忽视的大事、要闻。“相关相近新词新语”板块,选择与正文的条目在意义上相关相近或在构词形式上相近的新词新语。同时,在编写中尽量考虑新词新语出现的时间,提供必要的语源信息。 本词典的“附录”,主要收录信息时代新兴的网络语言现象,以扩大信息量。包括“网络流行语(汉字开头的网络流行语、字母开头的网络流行语、阿拉伯数字开头的网络流行语)和“域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网络流行语虽具有相对局限性和不稳定性,但也有进入普通话行列的可能性。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借鉴了当今新词新语编纂与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由于本词典内容涉及时间较长,范围较广,难度较大,而本词典的体例构想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加上编者学识与能力所限,疏漏不当之处,欢迎指正。沈孟璎 2009年8月 |
☚ 新中国60年新词新语词典︱凡例 新中国60年新词新语词典︱后记 ☛ 00011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