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lìlǜ(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 利率lì lǜ利息和本金的比率。1914年朱执信《未来之价值与前进之人》:“今如以中国市场言,年息百分之八,每半年付息一度,此非甚高之利率也。然使有人提一钱(一圆之千分之一)而出之,以委诸公众,使无动其资本利息,而以复利法增殖之,则五百年之后,此所积者当在一百兆圆以上(万万为亿,万亿为兆)。” 利率lì lǜпроцéнтная ст ) процéнтов利率interest rate又称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亦称年息率、月息率、日息率)。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用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用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中国规定的利率多为月利率。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率多由市场调节自发形成,其变动受平均利润率、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波动、国家的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调节利息率是资本主义国家影响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利息率由国家根据客观经济条件,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货币流通和物价变动,并兼顾各方利益,有计划地确定,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有力杠杆,具有重要作用。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中国现行利率通常以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表示,以“厘”为计息单位,但“厘”本身内涵是不一致的。如年息10厘指10%,月息10厘指10‰,日息10厘指10‱。中国的利率管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79年以后,人民银行在利率管理上有所松动。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3月25日起下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16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6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 利率亦称“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款金额或存款金额 (即本金)的比率。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如年息4厘,本金100元,年利息4元。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如月息3厘,本金千元,每月利息3元。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如日息1厘,本金千元,利息1角。 利率Interest Rate亦称“利息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利率进行不同的分类。按是否对利率进行管制,可分为法定利率、限制利率和自由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可分为银行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有价证券利率和市场利率;按利率作用不同,可分为基准利率、优惠利率和普通利率;按期限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利率和资本市场利率;按时间不同,可分为年利率、月率和日利率,亦称年息率、月息率和日息率。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中国利率过去通常以几厘几毫表示。利率的升降决定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涨的最高界限。中国自1996年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利率又称“利息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利率是计算利息额的依据,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利率的高低对资金借出者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多少;对资金使用者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高低。从期限看,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现实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如三个月期贷款利率、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六个月期公债利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利率、贴现利率等。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拓展,金融活动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利率又称 “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存款或贷款的利息同本金的比率。西方经济学将利率定义为货币服务的价格。按期限不同,利息率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之分。虽然金融市场显示了利率的范围,但利率理论则解释利息率变动的因素,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❶平均利润率。一般情况下,利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是一致的。 ❷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上升。 ❸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市场经济经件下,政府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物价总水平,以稳定经济运行。 ❹国际金融市场上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计算,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计算,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计算。 利率 利率interest rate亦称“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利率是计算利息额的依据,是调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其高低对资金借出者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多少,对资金使用者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高低。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表现形式。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称为“分”;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称为“厘”;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称为“毫”。利率公式为: 利率=利息额/本金额 ☚ 现金回笼 利息率 ☛ 利率 利率亦称“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利率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亦称年息率、月息率和日息率。 ☚ 利息 年息 ☛ 利率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通常分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 日利率则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率以“厘”为计算单位,而厘本身又是一个内涵不一致的标准。如年息10厘,指10%,月息10厘,指10‰, 日息10厘, 指10‰。 利率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直接制约因素有: ❶平均利润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利息率才会等于或超过平均利润率。例如,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由于借贷资本奇缺,少数资本家急于偿债,被迫以高于平均利润率的利息率来取得贷款。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都在平均利润率之下,并随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而变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息来源于社会纯收入——利润。为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利息也只能是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利息率也必须受平均利润率的制约。 ❷资金供求状况。借贷资本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因而是作为商品存在的资本”。生息资本虽然是和商品绝对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因而利息就变成了它的价格,这种价格,就象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任何时候都由供求决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11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率对利息率的决定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但某一时刻的市场利率则是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借贷资本供应紧张,利率就上升,反之则下降。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资金供求状况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不如资本主义条件下那样直接,制定利率主要不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但也要充分考虑其影响。 ❸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小。借贷资金的贷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暂时让渡。资金从投放到返回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资金运动过程中, 由于多种原因,借贷资金可能无法收回,从而给贷款者造成损失,这种可能性就是借贷资金的风险。风险客观存在,但又无法准确预测。为弥补风险发生后的损失,贷款人在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 ❹借贷期限。利率随借贷期限的长短而不同。通常,借贷期限愈长,利率愈高,反之愈低。从存款方面看,存期愈长,资金愈稳定,银行愈能有效地运用,赚取的利润愈大,银行可能也应该付给存款人更高的利息。从贷款方面看,贷期愈长,风险愈大,银行受到的机会成本损失愈大,银行理应收取更高的利息。 ❺预期价格变动率。纸币流通就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造成纸币贬值,而纸币贬值又给借贷资金造成损失。为弥补这种损失必须提高利率水平。同时,物价上涨不仅给借贷资金本身造成损失,而且也会使利息额的实际价值下降,造成利息贬值。故为了保证实际利息不致贬值,在确定利率时,既要考虑物价上涨对借贷资金本身的影响,又要考虑它对利息的影响。 ❻银行费用。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也要追求利润,讲究经济核算,其费用也必须得到补偿。因此,存贷款利差必须包含银行正常的业务经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❼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利率水平应该由客观经济因素决定,但国家在利用利率杠杆时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背景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调整既定的利率水平。 ❽历史因素和世界利率水平。这是制定和调整利率的参考因素。利率既有历史继承性,也受各国利率水平及其调整趋势的“示范效应”影响。马克思曾指出:“不以一个国家的生产条件为转移的世界市场,对确定利息率的直接影响,比它对利润率的影响大得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12页)。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加深的条件下,世界利率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所有因素中,决定利率水平的最基本因素是平均利润率与借贷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 中国的利率经过了多次调整与改革。在1978年以前,采取了不断降低利率水平、简化利率档次的策略,1978年以后,则逐步调高利率水平、增加利率档次、逐步改革了利率管理体制。 ☚ 实物利息 利率体系 ☛ 利率 利率Interest Rate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利率的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亦称年息率、月息率和日息率)。我国的利率习惯上称为几厘几毫。如年息五厘,即本金1000元,则每年利息5元;月息五厘,即本金1000元,每月利息5元;日息五厘,即本金1000元,每日利息5元。我国规定的利率多为月息率。如要将月息率折算为年息率,则应将月息率乘以12。 影响和决定利率的因素有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和竞争程度、社会再生产状况、国家经济政策和国际利率水平等。 利率的主要分类 (1)单利和复利。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额=本金×利率×时间。例如,某人借款5000元,月息率为7‰,借款期限一年,到期应付的利息为:利息额=5000×7‰×12=420元。复利与单利相对(参见“复利”)。(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不随借贷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波动而变化的利息率。在整个借款期间都固定不变。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易于计算,但当借款期限较长或市场利率变化较快时,借款人或贷款人可能承担利率变动的风险。浮动利率是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实行浮动利率时,借款人在计算利息成本时比较困难,利息负担也可能加重,但是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化风险较小,利息负担同资金供求状况紧密结合,一般中长期贷款都选用浮动利率。(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例如,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3%,则实际利率为5%。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就成为负数,称为负利率。负利率对经济起逆调节作用。(4)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在货币借贷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率。市场利率随借贷货币资金供求变化而变化,能非常灵敏地反映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法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所确定的利率。 利率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管制和调节利率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措施。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和信贷资金间接调控的手段之一,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率政策,中央银行可以调节和控制市场利率的总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又能引导社会资金供求变化,还可以调节和控制利率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 ☚ 货币时间价值 复利 ☛ 利率 利率Interest Rate一定时期内借款人应付报酬与借款金额的比率。利率以年计算为年利率,以月计算为月利率,以日计算为日利率。年利率是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 月利率是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利率通常是由各国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它是中央银行控制信用的工具之一。 ☚ 补偿贸易 日利率 ☛ 利率 利率亦称利息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我国利息率通常以分、厘、毫表示,称之十分率。资本主义各国通常以百分率表示年利率,千分率表示月利率,万分率表示日利率,但均可相互换算。 ☚ 利息 单利利率 ☛ 利率state of interest
利率interest rate 利率rate of interest;interest rate 美国银行把最优惠~提高至10%,而美元急剧下跌。Dollar falls sharply as US banks raise prime rate to 10%./人民币存贷款一年基准~benchmark one-year deposit and lending interest rate/大幅度提高~ sharply raise interest rates/高~high interest rate/基本放款~base lending rate/逆~negative interest/调整~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贴现~discount rate/优惠~prime rate/最低贷款~minimum lending rate/~杠杆的调节作用leverage role of interest rates(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