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序言 序言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一切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发生重要影响和作出贡献的哲学, 都具有这样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凝结着人类科学思想的优秀成果。它概括了社会实践的新经验,创立了划时代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为人们认识过去、改造现在和建构未来,提供了无穷的智慧。因此,要成为现时代的智者,做现时代的新人和新世界的建设者,就应当而且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掌握这一人类的智慧宝库。 恩格斯曾经指出, 人所具有的理论思维能力, 必须加以 “发展和锻炼”, 而发展和锻炼理论思维能力,“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这里,恩格斯强调了学习哲学对于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了哲学思维在理论思维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大事。“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语)。在现代实践、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现代世界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格局下,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期,善于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进行正确的理论思维, 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研究和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能理解为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 而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表现出来的中国特点或特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它不仅体现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而且也遵循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逻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深刻了解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把握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又要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抓住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个性特征,在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深入地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固有规律。只有把握住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以及正确把握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才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有更深层的揭示和更深刻的理解。 深入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 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 但与此同时,还必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进行理论概括和辩证思维,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为揭示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峰,以居高临下和深谋远虑的广阔视野,去深刻地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逻辑,从而正确地总结过去、 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在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和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形态,它是事物的普遍本质、联系、关系的反映和概括,是由一系列科学概念、命题、原理所构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始终同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实践的重大突破和科学的重大发现而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它是生机勃勃的发展着的开放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看到其科学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掌握其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辩证本性,防止和反对摘取支言片语为我所用或把它变成呆板教条的学风。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批判的学说,它是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它不仅不能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而且会使其扭曲变形从而损害它的形象和声誉。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 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要善于学习、 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指导我们各项工作”。 实际上, 这也是我们学习、 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一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是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应遵循的原则。 为系统学习和“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编写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 这是一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型实用工具书和有关各学科知识的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除总论卷外,共分六卷:第一卷为“来源卷”,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和科学基础, 以及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卷为 “形成卷”, 介绍马克思、 恩格斯的早期哲学思想,他们世界观的演变过程,即怎样由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最后创立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第三卷为“发展传播卷”,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后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影响,它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丰富、 深化和发展的情况; 第四卷为 “理论卷”, 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以及它在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第五卷为“分支卷”,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 辩证逻辑、 伦理学、 美学和宗教学的基本思想、 基本原理及有关知识; 第六卷为 “当代卷”, 介绍当代世界的一些哲学家、 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况,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苏联、东欧和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观点、 不同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和活动情况等。 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从1991年初开始编写, 到1994年初才告完成, 动用近百人,前后持续三年时间。 该书名为“全书”, 但“全”是相对的, 只能在相对意义上理解它。 可以肯定, 由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所限,必然有许多遗漏、缺点甚至错误。我们希望这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具书和参考书,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所帮助。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和恳请读者对书中的不足和错漏,给予批评、指正和赐教。李淮春 1994年1月24日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分卷主编及撰稿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条目分类目录 ☛ 0001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