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光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光第1859—1898清末维新派。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治事精严,为人耿介。1898年参加保国会。百日维新时升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曾向光绪力陈时危民困、外患日迫、亟宜变法图治。湖南守旧派曾廉上疏请杀康有为、梁启超,他和谭嗣同拟旨详加驳斥,力保康梁。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临刑指斥清廷未讯而诛,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介白堂诗集》、《衷圣斋文集》。 刘光第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家贫,早孤。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举人。次年,登进士第,授刑部广西司主事。旋返里。光绪十年,居母丧。光绪十四年,赴京就职。光绪二十四年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尝自谓“并无新、旧之见。新者、旧者均须用好人,天下方可久存”(《京师与厚弟书》),希望“维新守旧,咸得其宜”(《上张安圃师书》)。常畏新、旧党争之祸,拟急流勇退。未几,政变作,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之一。终生力学笃行,严于律己,慎于交游,守约行简。忧伤国事,关心民瘼,刚正清廉。处世以“雅澹”、“冷僻”自居,以磨砺品行、涵养道德为务。喜游览,能诗文,善书法。尝言古文“可兼经济学,非寻常词章可比”(《自京师与自流井刘安怀堂手札》第二十七函);“诗文必无一赝语,而不欺其志,斯无愧著作”(见高楷《刘杨合传》)。光第虽重文而轻诗,其写景纪游,刺时抚事之诗俱有佳作。其《城南行》、《美酒行》、《万寿山》、《屯海戍》为感讽时事之作。《洋芍药感赋》为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衰微而作。写景之作以峨眉纪游诗最见功力。梁启超评其诗“在韩、杜之间”(《刘光第传》)。陈衍评其诗“笔力雅健,思路迥不犹人”(《近代诗钞》)。钱仲联评其诗“工于设色,故写景之作为最胜”,“刺时之作,大声疾呼,读之令人心惊骨折”(《梦苕庵诗话》)。有《介白堂诗集》、《衷圣斋诗集》,均收诗三百馀首;《刘光第集》收诗六百馀首。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 康有为 梁鼎芬 ☛ 刘光第1861~1898清末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 之一。原名光谦,字德星,号裴村,又号吉文,富顺人。清光绪进士,授刑部广西司候补主事。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 入京任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目睹时局阽危,冒着生命危险向光绪皇帝提出 《甲午条陈》,抨击时政,提出改革主张,参加维新运动。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初,与杨锐等人在北京成立蜀学会,设立蜀学堂。不久参加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七月十九日受光绪皇帝召见,次日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京章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二十六日湖南守旧党举人曾廉上书请杀康有为和梁启超,指为叛逆罪名。与谭嗣同逐条详加驳斥,力保康、梁无罪。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著有 《介由堂诗集》、《衷圣斋文集》。 刘光第1859~1898Liu Guangdimodern litterateur. Works: Collected Works from Zhongsheng Studio,etc.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清末四川富顺人。清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时上书光绪帝,建议“乾纲独断,以一事权”; “下罪己诏,固结人心”;“严明赏罚,以操胜算”;“隆重武备,以振积弱”。刑部堂官读之震骇,不敢代奏。二十四年参加保国会。七月(9月),经陈宝箴推荐,授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预新政,与谭嗣同一班。居官清廉,不媚权贵。守旧派曾廉曾上疏请杀康、梁,他和谭嗣同一起拟旨详加驳斥,力保康、梁无辜。但又自称无新旧畛域之见,遇事调和;亦患朝局之递变, “而实寒心”只因“圣恩高厚,急切不忍遽去”。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政变爆发,初九日被捕,十三日与谭嗣同等一起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介白堂诗集》、《衷圣斋文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