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经济派的论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列宁为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与经济派进行的一系列论战。经济派是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机会主义派别,按其思想体系又称经济主义,因醉心经济斗争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柯波维奇、库斯科娃、克利切夫斯基和马尔丁诺夫等。
1899年,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内的一些自称为“青年人”的人物普罗柯波维奇、库斯科娃等提出了一个纲领性文件《信条》,全面系统地表述了经济派的观点。认为在俄国开展反对沙皇的政治斗争是很困难的,“阻力最小的路线”就是只搞经济斗争,“为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而斗争”,不主张无产阶级参加政治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1899年夏,列宁在流放地看到了这个《信条》,立即召集附近17名马克思主义者开会,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抗议书》中列宁批判了《信条》的自由资本主义倾向,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社会民主党只有依靠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抗议书》在国外的社会民主党人中随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普列汉诺夫也在《指南杂志》撰文,指出《信条》思想上同伯恩施坦主义的密切联系。认为“我们并不反对立足于经济基础上的鼓动,而是反对有些鼓动家不会利用工人同企业主的经济冲突去提高生产者的政治觉悟”。这时经济派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其主要刊物《工人思想报》和《工人事业》杂志,宣扬他们的主张和观点。于是,列宁认为,为了同经济主义划清界限,提高俄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克服党内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状态,必须创办全俄政治报,以批判经济主义、组织革命力量。1900年8月,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决定在德国出版《火星报》。他们在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驳了经济派的思想。1902年3月初,列宁写了《怎么办?》一书,全面地阐述了反对经济主义的必要性。(一)指出经济派是伯恩斯坦主义的变种,所谓“反教条主义”、“批评自由”是国际修正主义者惯用的口号。(二)批判了经济派的工人运动自发论,阐明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作用。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242页)(三)批判了经济派只搞经济斗争的主张,论述了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关系。(四)批判了经济派赞美那处在组织上的涣散、小组习气和手工业方式和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观点,阐明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意义,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家组织的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列宁的历史名言“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列宁选集》第1卷第337页)就是这时提出来的。这样,列宁便完成了从思想上彻底批判经济主义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