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二节 农村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二节 农村教育

第二节 农村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云南省农村教育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落实“科教兴滇”、“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日趋稳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云南农村基础教育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 (二)新中国成立后   一、扫盲教育 ☛

第二节 农村教育

第二节 农村教育

1905年废科举,办新学,出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具备的农村教育。据统计,到宣统元年(1909年),广西建有中学堂14所(辛亥革命前为16所);实业学堂(1919年后称职业学校)7所;师范学堂10所(优级、初级、简易)和小学(高、初两等小学堂)1 078所,在校生约6、7万人。但学堂多集中在城镇,在乡村的约三分之一。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广西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执行国民基础教育6年计划。当时广西99县1市,有中学190所,在校生为6.34万人;乡镇2 339个,已设校2 273所;行政村(街)共23 958个,已设校19 298所(点),在校小学生为181.1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最高的一年(1942年)为53%强。据统计,1946年广西农村80%的人为文盲和半文盲,一些边远山区文盲超出90%。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农村教育发展很快。从1950年起就抓普及教育扫除文盲。为加快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人民政府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先在后进地区特别是“空白”的边远山区兴建小学或设教学点。60年代中期,全自治区农村大力发展耕读小学,就读学生达40多万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西的农村教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到1984年广西已实现队队(村村)有小学,社社(乡乡)有初级中学,县县有完全中学。1992年广西有17个乡(镇)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70%以上的城区、乡(镇)普及了初等教育,小学“三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95%以上;广西有农职业中学221所(其中高中181所,初中40所),在校生9.4万多人; 有农民业余小学2 098所,农民业余初中1 856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9 095所,在学人数共247.7万多人。到1992年底全自治区已有脱盲县(区)97个。
1988年以来,自治区教委以实施“燎原计划”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首先在横县进行实验研究,改革教育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实行统筹,农科教协调发展,达到教育与经济、社会互相促进,形成“富促教,教促富”的良性循环。被国家教委称为“横县模式”。横县的成功经验已向全自治区1个地区、11个县、200个乡扩展,一个有广西特色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大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 四、农业教育投资   一、农村基础教育 ☛

  • 一、农村基础教育
  • 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 三、农村成人教育
  • 一、农村文化
  • 二、农村广播事业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高等农业专业教育   一、农村基础教育 ☛

第二节 农村教育

第二节 农村教育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江苏紧密结合各个时期党在农村的工作中心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实际,持续地开展扫除文盲、农村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各地更加重视农村教育,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 (五) 古遗址、石刻及其他   一、扫除文盲 ☛
000305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