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刑Xí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吉林之乾安、山东之平度、陕西之韩城、河南之义马、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❶ “出自古刑官之后。不与邢通。”
❷其据《汉书》 注云: “又,夷姓。匈奴有用事贵人刑未央。” 则此乃出自匈奴族。
汉《杨震碑》 有刑升高;汉有刑穆,大司徒; 宋代有刑漴,剑州法曹; 明代有刑国玺,户部主事; 又有刑哲,香府长史; 清代有刑云龙,任藁城县训导。

刑xíng

治理。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

刑xíng

❶刑罰。張衡《髑髏賦》:“堯舜不能賞,桀紂不能刑。”杜篤《論都賦》:“理升平而刑几措。”
❷罰。《漢書》司馬相如《大人賦》:“召屏翳,誅風伯,刑雨師。”
❸效法。班固《西都賦》:“騁文成之丕誕,馳五利之所刑。”

四幕话剧。宋之的著。1940年12月重庆大东书局初版。

☚ 小三子   国家至上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刑,刭也。“段注:“刑者,五刑也。凡刑罚、典刑、仪刑皆用之。”《荀子·王制》:“刑政平,百姓和。”刑
政,刑罚和政令。1.通“型” xing
〔例一〕 《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刑,铸造的模具。刑通“型”。
〔例二〕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爰在中兴,仪刑多士。”《通训定声》“刑”字注:“凡经传‘仪刑’字皆是(通型)。”仪刑,榜样。
刑,匣母、耕母;型,匣母、耕部。匣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鉶” xing
〔例一〕 《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食土簋,啜土刑。’”《正义》:“刑,所以盛羹也。土谓烧土为之,即瓦器也。”土刑,当作“土铏”。刑通“铏”。
〔例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尧舜饭土塯,啜土刑,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
刑,匣母、耕部;铏,匣母、耕部。匣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形” xing
〔例〕 《汉书·终军传》:“能者进以保禄,罢者退而劳力,刑于宇内矣。”注:“一曰:刑,见也。”刑通“形”。
刑,匣母、耕部;形,匣母、耕部。匣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刊
  • 下一篇:刓

刑xíng

❶法度,法令制度。《大雅·抑》三章:“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共,执;刑,法也。”郑《笺》:“罔,无也。无广索先王之道,与能执法度之人乎?”《韩诗》“共”作“拱”。《尔雅·释诂》:“拱,执也。”
❷效法。《大雅·文王》七章:“仪刑文王,万邦作孚。”《齐诗》 “邦”作“国”。毛 《传》:“刑,法也。孚,信也。”郑《笺》:“仪法文王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周颂·烈文》一章:“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郑《笺》:“不勤明其德乎,勤明之也。故卿大夫法其所为也。”《礼·中庸》引诗,郑玄注:“不显,言显也。辟,君也。此颂也,言不显乎,文王之德,百君尽刑之,诸侯法之也。
❸施法度。参见〔刑于寡妻〕 条。

☚ 邦之人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 ☛

读音x·ing(ˊ),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户经切,平,青韵。
❶刑法;刑罚。
❷惩罚。
❸杀。丘迟文:“刑马作誓。”
❹法式;典范。
❺动刑,对犯人的体罚。
❻姓。

上一条: 下一条:

〔xing〕xinl.
刑罚〔xing fa〕xinl fal.

{}1569使人不得安宁。赣语。江西南昌〖〗。总是~我。

刑xing

❶刑法,处罚。《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君失其信而国无~,不亦难乎!”《孟子·梁惠王上》:“及陷于罪,然后从而~之,是罔(wang)民也。”(及:等到。罔:欺骗。)
❷杀,伤害。《战国策·赵策一》:“(豫让)自~以变其容。”(容:面容。)《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帝~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高帝:刘邦。盟:共同起誓。王:称王。天下:天下人。)

刑xíng

❶刑罚
 △ 判~|~满释放。
❷对犯人施行的体罚
 △ ~讯。
❸姓。

❶对犯人的各种处罚;特指对犯人的体罚:~名︱~具︱~场︱~期︱~讯︱~辱︱处(chu)~︱判~︱减~︱免~︱缓~︱临~︱动~︱行~︱用~︱受~︱服~︱徒~︱五~︱酷~︱毒~︱极~︱严~︱非~︱私~︱绞~︱死~。
❷刑法;法律:~名︱~律︱~事︱严~峻法︱明正典~。

刑xíng

❶ 刑罚:死刑︱缓刑︱附加刑。
❷ 特指对犯人施行的各种体罚:动刑︱严刑拷问。
❸ 姓。

(1次) 刑罚;刑戮。帝何~焉《天》
另见[五刑]

刑xíng

刑罚,惩罚。《天问》:“帝何刑焉?”

刑xing

刑场 刑措 刑鼎 刑罚 刑法 刑范 刑房 刑警 刑具 刑律 刑名 刑期 刑人 刑辱 刑伤 刑事 刑书 刑天 刑庭 刑网 刑讯 刑侦 刑种 处(chu)刑 从刑1 大刑 动刑 毒刑 非刑服刑 宫刑 缓刑 极刑 减刑 绞刑 酷刑 量(liang)刑 临刑 流刑 免刑 肉刑 上刑 私刑 死刑 徒刑 五刑 行(xing)刑 严刑主刑2 罪刑 刑事犯 附加刑 刑事法庭 刑事警察 刑事拘留刑事判决 刑事诉讼 刑事责任 明正典刑3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刑不上大夫 刑事侦查学

刑xing

❶刑罚:法院判了他三年~|~满释放后,他完全改过自新了。
❷刑法(·fa);为了使被拘禁的人就范而施用的拷打、肉体折磨等手段:无论敌人怎么用~,他都不出卖党的机密|我们的法律禁止对犯人用~。

刑xíng

刑具,也指对犯人使用刑具拷问:蒙恩拘讯,兄惧受~、承认斗殴致死。(八六·1114)主上仁慈待下,明慎用~,赏罚无差。(一○七·1352)

❶猶“則”。《禮記·禮運》: “此六君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鄭玄注: “刑,猶則也。”
❷猶“成”。《禮記·大傳》: “百志成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後樂。” 鄭玄注: “刑,猶成也。” 《禮記·樂記》: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鄭玄注: “刑,猶成也。”
❸法。《周禮·秋官·大司寇》: “以五刑糾萬民。” 鄭玄注:“刑亦法也。” 《周禮·秋官·司寇》: “乃立秋官司寇,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 鄭玄注: “刑,正人之法。《孝經》説曰,刑者侀也。”《禮記·緇衣》:“《大雅》曰: 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鄭玄注: “刑,法也。”
❹見。《孝經·天子章》: “刑於四海。” 鄭玄解: “刑,見也。”(《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葷腥 > 刑
刑  xíng

通“鉶”,盛羹之器,此代指羹。《周禮·天官·内饔》:“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鄭玄注:“鄭司農云:‘刑膴謂夾脊肉,或曰膺肉也。骨鱐謂骨有肉者。’玄謂刑,鉶羹也。膴,䐑肉大臠,所以祭者。”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生產部 > 冶煉、鑄造用具 > 型 > 刑
刑  xíng

同“型”。

刑xíng

〖名词〗
刑罚,法律(39)。《阴饴甥对秦伯》:刑莫威焉。——刑罚没有比这再威严了。《阴饴甥对秦伯》:贰者畏刑。——有异心的害怕刑罚。《报任安书》:刑不上大夫。——刑罚不能加在大夫身上。


刑xíng

〖动词〗
一、处罚,惩罚(8)。《送李愿归盘谷序》:喜有赏,怒有刑。——[他]喜悦时就有赏赐,发怒时就有处罚。《刑赏忠厚之至论》:刑以刀锯。——惩罚人用刀和锯。《刑赏忠厚之至论》:知天下之恶不胜刑。——[先王]知道天下的坏人是处罚不完的。
二、杀戮(1)。《李陵答苏武书》:计未从而骨肉受刑。——计谋未实现而骨肉亲人已惨遭杀戮。

刑xíng

❶ 刑罚,刑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传曰:‘~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❷ 施刑罚,惩治。《齐桓晋文之事》:“及陷于罪,然后从而~之,是罔民也。”《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❸ 杀。《吕氏春秋·顺说》:“隳人之城郭,~人之父子也。”《战国策·魏策一》:“~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
❹ 铸造器物的模子。后来写作“型”。《荀子·强国》:“~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而莫邪已。”
❺ 法式,典范。《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
❻ 效法,示范。《诗经·大雅·文王》:“仪~文王,万邦作孚。”《齐桓晋文之事》:“《诗》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❼ 通“形”。❶ 形体。《吕氏春秋·正名》:“凡乱者,~名不当也。”
❷ 成。《吕氏春秋·博志》:“冬与夏不能两~,草与稼不能两成。”

*xing

D0CC
❶国家根据法律对罪犯所施行的各种处罚的总称:判~/死~/有期徒~/无期徒~/缓~。
❷旧时代对犯人的体罚:上~/受~。
❸〈文〉割,杀(见《广雅》)。
❹姓。

刑法

刑法

法(辟法) 刑(刑章;刑宪;刑辟;典刑) 臬 秋宪
刑法和禁令:法禁 文网
有关刑法的:刑事
刑法条例:谳法
王法,刑法:王条
法度刑律:网墨
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
刑法严酷:刻骨
(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

另见:刑罚 司法 犯罪 处罚 执行

☚ 刑法   各种刑法 ☛

讨伐

讨伐

讨(讨征;剪讨;掩讨;扑讨;战讨) 诛(诛伐;诛讨;诛罚;行诛) 剿(剿击) 征(征伐;征诛;征罚;征讨;征剿) 刑 罚 惩膺 挞伐 翦伐 薄伐 黄钺
天子的讨伐:王诛 天征
 以王师征伐:天讨
受命自主征伐:颛征
以武力征伐:力政 力征 力役
调兵讨伐:调征
用兵征伐:大正
出师征伐:整旆 白旄
宣布对方的罪状,出兵讨伐:钦罚 兴师问罪 问罪兴师 兴师见罪 兴师讨罪 发兵问罪
宣布罪状并讨伐:声罪致讨
 历数其罪而讨伐之:讨问
把君王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加以讨伐:敌王所忾
进军讨伐:进剿 征进
开始征伐:启伐
艰苦的征伐和险恶的战斗:苦征恶战 苦争恶战
兴兵越境讨伐:侵伐
征战,讨伐:杀伐
 征战杀伐:顿刃
以强兵讨伐:电讨
驱逐讨伐:驱剿 攘讨
攻击讨伐:攻讨
 进攻讨伐:拔伐 进讨 进征 攻剿 袭讨
 攻打讨伐:攻伐 克伐
 侵凌攻伐:陵伐
以应变出奇之计进行讨伐:雕剿
用征战讨伐的方式制止战乱:以杀去杀 杀以止杀 以杀止杀
追赶讨伐:追讨
追迫讨伐:蹴讨
拦截讨伐:邀讨
搜查讨伐:搜讨
剪除讨伐:揃刈
 诛灭讨伐:诛伐
稽延讨伐:稽诛
(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讨伐)

另见:出兵 攻打 叛乱 平定 攻击 谴责

☚ 讨伐   讨伐对象 ☛

惩罚

惩罚

惩(惩处;惩治;惩办;惩创;惩膺) 刑 诛(诛责;诛斥;诛罚;以待赏~;不教而~) 责 谪(谪治) 罪(罪法;罪罚) 戮 殛(殛罚) 罚(折罚;科罚) 处分 收拾 折数 教训(教训一下) 打整
责罚惩处:责惩
惩罚不针对多数人:罚不责众
惩治作恶的人:惩恶(~扬善;~劝善)
清除邪恶,惩罚坏人:除邪惩恶
帮助好人,惩罚坏人:扶善惩恶
消灭坏人,惩罚邪恶残暴势力:锄奸惩暴
加以惩罚:致罚
以私意惩罚:私罚
既同情又惩罚:哀矜惩创
擅自惩罚:擅适
依法惩罚:法诛 科惩
象征性的轻微惩罚:蒲鞭之罚
惩罚偏重,做事过分:鼷田夺牛
严厉惩罚:重处 重罚
 对罪大恶极者给予严惩:碎尸万段 支分节解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严惩不贷
 全部严惩不贷:百不一贷
躲脱惩罚:马腹逃鞭
(惩治,处罚:惩罚)

☚ 惩罚   对人体的惩罚 ☛

执行刑罚

执行刑罚

修刑 科行 行戮 行刑 施刑
施以宫刑:宫割
执行断足的刑罚:行刖
执行斩刑:决刑 决囚 开刀(开刀问斩)
执行杀头的死刑:问斩 处斩 斩决 枭决
 依法斩决:律斩
 立即执行杀头的死刑:斩立决
施车裂之刑:

另见:执行 刑罚 受刑

☚ 执行刑罚   处死 ☛

戮 刑
开始杀:开杀戒
用枪杀:崩(枪崩) 枪杀 枪决 枪毙
 用枪或箭杀:射杀 镳杀
刺而杀之:刺(刺杀;刺斫) 刲刺
 以剑刺杀:锋剑
 用戈、矛刺杀:
 出其不意的刺杀:袭刺
 纵横刺杀:右剪左屠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

另见:宰杀 杀人 刀杀

☚ 杀   自杀 ☛

刑xíng

户经切,平青。
❶杀死;杀戮。《吕氏春秋·顺说》:“隳人之城郭,~人之父子”
❷惩治,惩处。《韩非子·定法》:“赏厚而信,~重而必。”
❸取法,效法。文彦博《德号继胡颂》:“孝慈尽于尧门,节俭~于禹室。”
❹刑罚;处罚。《左传·襄公三年》:“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
❺法制,法度。《论语·里仁》:“君子怀~,小人怀惠。”
❻同“型”。模型。《荀子·强国》:“~范正,金锡美。”

〖刑〗 粵 jing4〔形〕普 xínɡ

❶ 刑罰,刑法。許慎《說文解字》:「〜,罰辠也。」(辠:同「罪」。)諸葛亮《出師表》:「論其〜賞。」
❷ 受刑。呂不韋《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殺人者死,傷人者〜。」
❸ 殺。坵遲《與陳伯之書》:「〜馬作誓。」
❹ 推廣,使成為模範。《禮記.禮運》:「〜仁講讓,示民有常。」(推廣仁愛,講求禮讓,昭顯人民遵守常法。)

金文作苷或㓝,说文解字写作,自灵台碑缩笔为刑。意为罚罪或戮杀。在奴隶社会,刑既表示对犯罪的处罚,如五刑黥、劓、刖、宫、大辟;据《礼记·明堂位》载:“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汉书·明堂位》载:“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汉书·刑法志》载:“故圣人因无秩而制王礼,因天讨而作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铖;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朴。”刑也与法通用,表示法则、法典。《左传》昭书六年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竹书纪年》也载:“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周代还专制“刑典,以诘邦国,以刑为官。”现代意义的刑法,即古代刑与法的结合与拓展。


法的语源之一。法、刑本可互训。《说文·廌部》:“灋,刑也。”《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上古初无刑字,而有㓝、二字,后来刑字统承㓝、二字而代。《篇海·刀部》:“,与刑同。”《集韵·青韵》:“㓝,通作刑。”刑的含义自本于、㓝。《说文·刀部》:“,刭也。从刀,声。”刭即刎颈。此义为刑的本义之一,《广雅·释诂四》径谓“刑,刭也。”刑杀之刑即本于此。《说文·井部》:“㓝,罚罪也。从井,从刀。易曰:井,法也。井亦声。”罚罪即为刑的本义之二。不过,具体说来㓝又有几层含义。其一,㓝意味着常则范型,即责罚、治罪的根据。㓝的古文为物,甲骨文径作井。㓝从井,不仅得声,而且得义。井本有常义,即不变之常、常则之常。《易·井卦》:“改邑不改井。”王弼、韩康伯注:“井以不变为德者也。”孔颖达疏:“此卦明君子修德养民有常,不改终始。”㓝从井而有常义,《尔雅·释诂上》径谓“刑,常也。”㓝又通坓、型(即型)有范型之义。《尔雅·释诂上》:“刑,法也。”郝懿行疏:“刑者,型之假音也。《说文》:‘型,铸器之法也’。经典俱借作刑。”其实㓝、型俱源于井,本可同义互训,不只是通假。其二,㓝意味着责罚。井也为市的象征,《玉篇》谓“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为市也”,颜师占注:“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市井交易,当有定规,以使交易有序,达到“往来井井”(《易·井卦》)。井的常则之义主要是指社会交往规则。井边有刀,即意味着有违规行为,当受责罚。《说文·刀部》:“罚,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交易之处,共汲之所,刀为凶象,自不可察,故井边有刀即为罚。其三,㓝即治罪,刑罚。违规严重,持刀有所贼,即为罪,自当处治。“㓝字从刀从井,刀固含有刑罚之意,井则为常则之解释”(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三民书局,第359页)。《广雅·释诂四》:“刑,治也。”即刑罚治罪。《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治罪的极端手段不免动用刀杀,正是在这一点上㓝、相通,无所分别,俱绕于刑(《说文》将㓝归在井部、在刀部,表明造字之妆本有区别)。故刑的本义当起于㓝而止于,概言之即依据常规范型而来的罚罪及惩杀。

处罚犯罪之人的行为称刑。亦指刑法。《尚书·吕刑》: “荒度作刑,以诘四方。”《资治通鉴·陈纪三》: “三曰刑,自5岁至1岁。”

☚ 挟仇殴死其伯叔母   刑罚 ☛

❶中国古代的基本法律之一。战国以前的法律通称为刑,原写作“井”。《易·井卦》注: “井,法也。”古文井与刑通用。《风俗通》: “井者,法也,节也。”《越绝书·记地传》载:“祀白马禹井。”禹井即禹刑,或称为禹法。《左传·昭公六年》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里所说的禹刑、汤刑、九刑,以及后来的吕刑、刑书、刑鼎等,都是当时法律的通称。又《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也。”这里的侀,指的是古人铸器用的模具,称为“型器”。型器可规范所铸器物的型制,引申为法律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工具,故《尔雅》又说: “刑,常也,法也。”对违反规范者,往往采取强制手段或暴力手段加以制裁,故刑既是一般法律的通称,又专指古代刑法。
❷古代刑罚的总称。古文井字又作㓝。《说文解字》: “㓝,罚罪也, 国之㓝罚也,从井从刀。” 对违法者施以强力惩罚。《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又《尚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周礼·小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都指的是刑罚。同时,刑又是各种行刑方法的总称。《周礼·蜡氏》注:“刑者,黥,劓之属。”《慎子》称:“斩人肢体,凿人肌肤谓之刑。”故《玉篇》 曰: “刑,罚之总名也。”

☚ 法律条令   法 ☛

刑xíng

❶刑罚。如:死刑,徒刑,判刑。
❷指旧社会中对犯人的体罚。如:动刑,交刑。
❸姓。

刑xínɡ

❶ (刑罚) punishment: 免 ~ exempt from punishment; 判 ~ sentence; pass sentence; 死 ~ capital punishment; the death penalty; ~ 满释放 be released after serving a sentence; 他被从死 ~ 减为无期徒 ~。 His punishment of death was commuted to life imprisonment.
❷ (对犯人的体罚) torture; corporal punishment: 酷 ~ cruel [savage] torture; 受 ~ suffer corporal punishment; 用 ~ put sb. to torture; torture; 犯人在受 ~。 The criminal is undergoing torture.
❸ (姓氏) a surname: ~ 明 Xing Ming
◆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 Punishments are not for nobles; ceremony is not for the common people.; 刑场 execution ground; place of execution; 刑罚 {律} penalty; punishment; criminal penalty; 刑法 {律} penal code; criminal law; [拉]; 刑法 (对犯人的体罚) corporal punishment; torture; 刑房 officials in charge of case files; torture room; 刑警 criminal police; 刑具 instruments of torture; implements of punishment; 刑律 {律} criminal law; 刑满 expiration of the imprisonment; 刑名 law, esp. criminal law; name of penalty or punishment; 刑名师爷 a secretary of jurisprudence; 刑期 {律} term of imprisonment; prison term; term of penalty; 刑辱 [书] cruelly injure or humiliate with punishment or torture; 刑事 {律} criminal; penal; 刑事案件 criminal case; 刑事诉讼 criminal suit; 刑讯 {律} inquisition by torture; 刑种 kinds of punishment

刑xíng


❷ 苛峻法|隆峻法|明弼教|严峻法|严拷打

❸ 政简

❹ 明正典

xíng

(6画)

【提示】开,4画,第三笔是竖撇,不是竖; 旧字形6画。

*刑xíng

6画 刀部 
(1) 刑罚,对罪犯施行的法律制裁:~场|~警|死~|判~|缓~|~事案件。
(2) 对犯人的体罚:动~|受~|~具|施以重~。

刑()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豐父𨾊人有𤔲(司)刑丂。

子禾子釜,殷周金文集成10374,戰國
中刑(懲)。

古璽彙編5278,戰國
刑。

古璽彙編1281,戰國
刑(荆)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皇門7,戰國
廼弗肯用先王之明刑。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25,戰國至秦
已刑者處隱官。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5,戰國至秦
有爲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爲鬼薪,公士以下刑爲城旦。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07,西漢
故縱弗刑。

竇泰墓誌,北齊
遊釜巢□,天刑未加。

崔泰之墓誌,唐
政刑具舉,風澤斯洽,州人立碑頌德,于今存焉。

李神符碑,唐
德刑具舉,寬猛兼濟。

李壽墓誌,唐
封拜刑賞,皆得專之。
《説文》: “刑,剄也。从刀幵聲。”
《説文》“从刀幵聲”之字,實與井部“从井从刀”者爲一字。《説文·井部》 :“㓝, 罰辠也。 从井从刀。 《易》 曰: ‘井, 法也。’ 井亦聲。”就古文字來看, “幵聲”之“幵”顯然是“井”之訛。故《説文》 “从刀幵聲”之“刑”,乃是因訛變而產生的分化字。

☚ 罰   券 ☛

刑xíng

西周金文本作井。井不是水井的井,是象囚禁人的囚笼或囚车。甲骨文囚字从井中有人,象囚人形。囚人的刑具,引申为刑,用为法义,常义。后加立刀旁,两周和小篆井字旁从刀,用刀刑人义。隶楷继承。战国时刑罚的刑字个别有加土字底的。《说文》另有刑字,小篆从刀从两干得声,后也读xíng,义是刎(wěn),割脖子义,与刑罚的刑原来字形和字义都不同,不是一个字,楷书混同一个。刑罚,是对犯人各种处罚的总称。如:死刑|徒刑|缓刑。又特指对犯人的体罚,如拷打、折磨等。如:受刑|动刑。

刑★常◎常


xínɡ形声,金文从刀,井声,小篆音符讹为幵(jiān),隶定为“刑”,音符幵改为开。本义为惩治,依法对犯罪人加以制裁,引申为刑罚、法度等,假借为模型,与“型”同。
【辨析】
以“刑”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nɡ,但声调和声母不同。xínɡ:型、硎∣jīnɡ: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