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切韵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切韵考》音韵学著作。 切韵考 切韵考音韵学书名。清陈澧著。六卷,又《外篇》三卷。他根据反切的原理,创造同用、互用、递用等反切系联法,以研究《广韵》的声类与韵类。卷一为序录,卷二为声类考,卷三为韵类考,卷四、卷五为表,卷六为通论,叙说音韵源流。《外篇》以所得的《切韵》(实则《广韵》)声类、韵类与等韵进行对比。此书是研究《切韵》音系的重要著作。 ☚ 四声切韵表 等韵一得 ☛ 切韵考音韵学书。六卷,又《外篇》一卷。清·陈澧著。旨在通过《广韵》以考求陆法言《切韵》声韵系统的本来面目。陈氏根据反切之法“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迭韵”的原理,认为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切语下字同用、互用、递用者韵必同类。故创造一种系联法,将《广韵》452个反切上字系联,考得四十个声类,其中把“照穿床审喻”五母分作两类,很合乎《切韵》系统的实际情况。又把《广韵》1200多个反切下字系联为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并编为表,直列声母,横列韵母。卷六叙说音韵源流。《外篇》将所考得的《切韵》的声类、韵类与等韵进行对比。此书最早采用反切系联方法考证声类、韵类,第一次揭示出《广韵》的声母系统与通行的三十六字母并不完全一样,是科学分析《切韵》系统的奠基作,也是研究《切韵》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缺点是分类以后,对一些类又根据已意随便分合,脱离了语音实际。今有1984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切韵考 229 切韵考见24171陈澧。 ☚ 说文通训定声 经籍纂诂 ☛ 切韵考 切韵考音韵学著作。清陈澧著。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人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道光间举人。任河源县训导,后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载,晚年主讲菊坡精舍。另著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说文声统》、《汉书水道图说》、《东塾读书记》、《东塾杂俎》、《水经注西南诸水考》、《水经注提纲》、《公孙龙子注》、《东塾集》等。《切韵考》分内、外两篇,内篇六卷,外篇三卷。陈澧认为,《切韵》虽亡,但其间架仍存于《广韵》中,故可利用《广韵》之反切考求《切韵》之语音系统。 ☚ 词林正韵 切韵求蒙 ☛ 切韵考 切韵考(清)陈澧著。6卷,又《外篇》3卷。根据《广韵》反切用字,系联其同用、互用、递用者为一类。用反切系联考证声类、韵类的方法始于此书。有光绪八年(1882年)刊本。 ☚ 切韵 切韵指南 ☛ 切韵考❶分内外篇。《内篇》六卷:《外篇》三卷。清陈澧撰。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学者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 (今广州市番禺县)人。道光十二年 (1832年)举人,官河源县训导,后为广州学海堂学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从学者甚众。学识渊博,尤精文字音韵之学。尚著《说文声表》、《声律通考》、《汉儒通义》、《东塾读书记》等多种。《切韵考》是研究《切韵》音系的一部重要著作,影响很大。《内篇》六卷,卷一 《序录》; 卷二 《声类考》,考证《切韵》声类;卷三《韵类考》,考证《切韵》韵类;卷四《表上》、卷五《表下》,把所考韵类列成韵表;卷六《通论》,论列理论问题。《外篇》三卷:卷一《切语上字分并为三十六类考》,云: “唐宋时通行者 《切韵》、《唐韵》、《广韵》,作字母等子者之所据也。今 《广韵》犹存,故据以考字母等子也。《广韵》切语上字四十类,唐末沙门三十六字母 ,则少四类。明微二类,《广韵》切语上字同一类; 字母照穿床审喻五类,每一类《广韵》切语上字分二类;故四十类为三十六类也。其帮滂并非敷奉六类亦与《广韵》切语上字分合不同。今皆胪列之,其得失则后别有论。”卷二《二百六韵分并为四等开合图摄考》,是一部韵图。卷三《后论》类似《内篇》第六卷。《切韵考》认为“陆氏《切韵》之书已佚。唐孙愐增为《唐韵》,亦已佚。宋陈彭年等纂诸家增字为 《重修广韵》,犹题曰陆法言撰本。今据 《广韵》以考陆氏《切音》,庶可得其大略也”。陈氏通过《广韵》反切,对《广韵》的声韵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根据反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声调的基本原理 创造了研究反切的著名的系联法。本书卷首《条例》详细叙述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点:(一)反切上字或下字同用的,被切字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同类; (二)反切上字或下字互用的,被切字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同类;(三)反切上字或下字递用的,被切字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同类;(四)《广韵》同音的字不会设立两个不同的反切,因而两个反切下字同类的,上字必不同类;上字同类的,下字必不同类;(五)反切上字有时两两互用,因而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的现象。《广韵》一字两音往往互注反切,互注的反切既然同音,它们的反切上字当然同类,如平声东韵“冻,德红切,又都贡切”,去声送韵 “冻,多贡切”。这里又音“都贡切”指的就是“多贡切”。既然“都贡”、“多贡”同一音,“都”“多”当然同类。凡上字实同类而不能系联的,可据此以求。(六)反切下字有时也两两互用,因而也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的。《广韵》平上去入四声相承的韵,它们的分类也大多相承。凡反切下字不系联,而相承的韵又分两类的,就据以定其分类,否则虽不系联也定为同类。就利用反切本身以考求《广韵》声、韵类别来说,陈氏的方法是正确的,但陈氏过分强调系联法,“惟以考据为准,不以口耳为凭”,把复杂的反切系统单纯化了,所以系联的结论与 《广韵》的实际语音系统并不完全一致。后人有鉴于此,遂在陈氏基础上,广泛利用其他材料,方逐步解决了陈氏没能解决的问题。陈氏运用系联法,考证出《广韵》有四十声类、三百二十一韵类,为《广韵》声韵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后黄侃、钱玄同订为四十一声类;白涤洲订为四十七声类;高本汉、黄淬伯亦主四十七声类说;曾运乾、陆志韦、周祖谟则分出五十一声类;董同和,李荣主张“俟”类独立,实际是分为五十二声类。《广韵》的韵类,后来学者认为如果尽可能地分,可有三百三十五个韵类。如果不计声调,可归纳为一百六十三个韵母。声类可归并为三十七个声母。陈氏《切韵考》有《番禺陈氏东塾丛书》本及《音韵学丛书》本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据成都书局1929年版影印本最易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