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分析哲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思潮,包括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新实用主义、批判理性主义、日常语言哲学等众多流派。主要代表有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等。分析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分析”,即对人类知识进行分解,找出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他们否定传统哲学,主张哲学只是科学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其唯一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阐明其意义。分析哲学属于方法哲学,极大地影响和规定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也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 思辩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fenxizhexue, Analytic Philosophy

是一种以语言分析活动作为哲学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它是在休谟的经验论、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弗莱格的数理逻辑方法和语言哲学等思想的影响下,由G·E·摩尔、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创立的。分析哲学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并以语言分析“治疗”哲学的“痼疾”,避免语言的滥用和误用,克服哲学的混乱和争执。他们强调使用分析方法,反对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拒绝研究哲学基本问题,不对事物作综合说明,有脱离现实生活的烦琐哲学倾向。
罗素主张对语言作逻辑分析,要创造一种精确的人工语言来代替日常语言作为科学的工作语言。G·E·摩尔则主张对日常语言作概念分析,弄清概念的特性、特质、用法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不主张创造人工语言来代替日常语言。维特根斯坦前期主张对语言作形式分析,后期改为主张对日常语言进行语义分析,把哲学变成一种阐释思想、使命题变得清晰的活动。
20世纪20年代以来,分析哲学一直在英、美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一个观点极其庞杂的流派,如逻辑经验主义、日常语言学派、科学哲学等都包括在分析哲学之中,在自然语言语义学、科学实在论、认知心理学等学科中,也有着它的明显影响。

☚ 自然主义   罗素 ☛

分析哲学

20世纪在西方,特别是在英美广为流行的哲学学说。主张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语义分析。分为人工语言和日常语言两大学派。这两个学派之下又各有分支派。人工语言学派认为,日常语言的含混不清是一切哲学争论和错误的根源,主张建立一种精确的理想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每一符号都有确切的涵义,每个句子都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如果用它取代日常语言,就可以消除混乱,使科学得到健康发展。罗素所提出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人工语言学派的典型形式。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是人工语言学派的经典。人工语言学派中,影响最大的首推以石里克、卡尔纳著等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日常语言学派认为形而上学混乱和科学认识的错误的根源并不在日常语言本身,而在于人们没有明确日常语言的意义和正确使用日常语言的规则。摩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最早提出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基本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30年代在英国形成了以威斯顿(John Wisdom ,1910—)为代表的剑桥学派,40年代形成了以赖尔、奥斯汀(John LangshawAustin ,1911—1960)和斯特劳森(Peter FrederickStrawson,1911—)为代表的牛津学派。60年代后,逻辑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哲学在英美逐渐失势,而为新一代分析哲学所取代。他们把两派的观点与实用主义现象学等结合起来,力图克服前期分析哲学弊病,从而形成了以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 ,1908—)为代表的逻辑实用主义等理论。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中把广义的语言分析(包括逻辑分析、概念分析和操作分析等)当作哲学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研究方法的一种思潮。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英美哲学界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分析哲学的基本观点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德国逻辑学家弗莱格的著作中,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与当时的新黑格尔主义相对立,分析哲学站在经验论和实证主义的传统之上,以现代物理学和数理逻辑为依据。融合彭加勒的约定论和皮尔士的意义理论,以新的科学方法论的面貌展现于世。逻辑原子论、常识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日常语言学派、逻辑实用主义、历史社会学派等都隶属于这一思潮;另外,60年代以后还出现了一些无派系的分析哲学家。
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当推弗莱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弗莱格创立了数理逻辑,这为分析哲学提供了主要的研究手段。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观点被称为逻辑原子论,他们把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方法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并主张创造出精确的形式语言以消除模糊的日常语言所造成的哲学纷争。摩尔的观点被称为常识实在论,他侧重于论述并应用概念分析方法,强调常识和日常语言。20世纪20年代,以石里克为核心在奥地利成立了维也纳学派,主要成员还有卡尔纳普、纽拉特、哈恩等。这一学派是分析哲学中最有影响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主体,此外还有以莱辛巴哈为代表的柏林学派、以塔尔斯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人。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自30年代中期转到了美国。美国的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逐渐融合,产生了刘易斯的“概念论的实用主义”和莫里斯的“科学经验主义”。50年代,又出现了以奎因为代表的逻辑实用主义。日常语言学派和批判理性主义都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前者包括以威斯顿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和以赖尔、奥斯汀、斯特劳森为代表的牛津学派,后者的主要代表是波普尔。60年代初,以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等人为代表,形成历史社会学派;70年代,夏佩尔等人又把这一派理论推进一步。自60年代以后,不少分析哲学家在语言哲学方面各自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如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克里普克对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发展等。目前,分析哲学思潮仍处于发展演化之中。
尽管分析哲学思潮内部派别林立、观点纷杂,但从总体上看,可以归纳出如下一些共同特征:(一)认为哲学应以数学和物理学那样的自然科学为摹本来建立自己的精确理论,反对思辨形而上学的庞大体系。(二)以分析方法为基本方法。无论是逻辑分析、概念语词分析还是操作分析,都没有脱离分析的方法。(三)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认为滥用语言是产生哲学争端的根本原因,因此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运用语言分析的工具使已有的命题变得清晰。分析哲学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上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其哲学基本倾向是形而上学的唯科学主义。

☚ 社会有机论   罗素 ☛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思潮。现代西方国家中的主要哲学倾向。包括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新实用主义、批判理性主义、日常语言哲学等众多流派。主要代表有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等。分析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分析”,即对人类知识进行分解,找出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分析哲学家们认为,两千多年来,科学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步,而哲学几乎在原地踏步。形成这种鲜明对照的原因在于,科学的语言可以互相交流,方法扎实可靠,理论可以检验;而哲学的语言则不能全部被大家理解,方法玄虚混乱,理论无法检验。语言上的混乱是一切哲学争论和错误的根源。要推动哲学的发展,必须发扬科学的优点,抛弃哲学的缺点。为此需要改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重新确定哲学的任务。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下,他们否定传统哲学,主张哲学只是科学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其唯一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阐明其意义。关于如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怎样使语言的意义明确,分析哲学家们有不同见解,人工语言学派试图借助现代数理逻辑,建立一种逻辑的人工语言;日常语言学派则运用语言学成果,努力实现日常语言的完善。分析哲学属于方法哲学,其久盛不衰,极大地影响和规定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也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 反映说   分解主义 ☛
000000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