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肝糖原累积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肝糖原累积病

肝糖原累积病

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糖中间代谢障碍性疾病,系由糖原代谢过程中某些特定酶的先天性缺陷所致。根据不同酶的缺乏,可有正常结构或不典型结构的糖原累积于肝、肾、骨胳肌、心肌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结果导致肝脾肿大、血糖过低、血乳酸过高、肌张力减低、肌痉挛疼痛等临床表现。依组织酶学检查结果,目前已知糖原累积病有10型 (见下表)。本条目主要叙述肝脏糖原累积病。
von Gierke病(Ⅰ型糖原累积病) 是累及肝、肾、小肠粘膜及血小板的糖原累积病,由von Gierke在1927年首先描述,是糖原累积病中最多见的一型,后被证实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先天性肝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所致。葡萄糖-6-磷酸酶在糖原转变为葡萄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甘油、乳酸、丙酮酸和氨基酸异生葡萄糖过程中也不可缺少。因此,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可致葡萄糖生成障碍,而引起低血糖症;由于葡萄糖生成不足,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引起小儿生长发育障碍。此外,因肝内三羧酸循环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代谢的增加,使血中乳酸及酮体增加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增加的乳酸及酮体需由肾小管排出,影响尿酸的排泄,结果血中的尿酸浓度增高,日久可引起痛风。
病理特征为肝脏显著增大,表面光滑,糖原含量约占全肝重量的5~15%(正常为1~5%),糖原主要累积于肝细胞胞浆内,肝小叶周围可有反应性纤维化,肝细胞内脂肪含量也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亦有糖原累积,致使肾脏肿大。除心肌外,其他组织亦有少量或中等量糖原累积。

糖原累积病分型及特征


类型病 名酶缺乏受累器官糖原结构临床表现对胰升血糖素及肾
上腺素试验的反应
von Cierke病葡萄糖-6-磷酸酶肝,肾正常肝肿大、发育障碍、低血
糖、高脂血症、高乳酸血
症、酸中毒
反应甚差
Pompe病溶酶体α-1,4-葡萄
糖甙酶
全身组织正常肝大、巨舌、肌无力、心
脏扩大、心力衰竭
反应正常
Cori病淀粉-1,6-葡萄糖
甙酶
肝、肌肉、心、红细胞异常肝大、无力、无高乳酸血
症,余同Ⅰ型,但较轻
饥饿时反应差,饭
后正常
Andersen病淀粉-1,4-1,6-葡
萄糖转基酶
全身组织异常肝脾肿大、肝硬化、肌张
力低、无酮血症、无酸中
对胰升血糖素反应

对肾上腺素有反应
McArdle病肌磷酸化酶肌肉正常肝不肿大、肌无力、运动
后肌痉挛
反应正常
Hers病肝磷酸化酶肝、白细胞正常肝肿大、低血糖正常或反应低下
 肌磷酸果糖激酶肌肉、红细胞正常肝不肿大,与V型相似反应正常
 磷酸化酶6激酶肝、白细胞正常肝肿大、肢体僵硬反应正常
 肝磷酸化激酶正常肝肿大、甲型血糖正常、
乙型低血糖及生长延迟
甲型反应正常
乙型反应较差
 肝磷酸化酶肝、肌肉正常肝肿大、无低血糖无反应

患儿出生时即有肝肿大,随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低血糖,软弱无力、出汗、昏迷和惊厥等,低血糖可反复发生,并出现酮症酸中毒。患儿生长发育延迟,矮小肥胖,智力无障碍。肤色淡黄,并有出血倾向。腹部膨隆,肝脏显著肿大,质地坚硬,无触痛,脾不肿大,有时肾脏可触及。肌无力,尤以下肢为甚,使步履困难。10岁以上患孩可发生痛风。多数患儿不能存活至成年,多因感染或酸中毒昏迷而死亡,轻症病例在成熟期后可获好转。
血糖可低至10~40 mg/dl,静脉注射葡萄糖暂时升高,但在几小时后缓慢下降,应用胰升血糖素或肾上腺素负荷试验,结果血糖不升高或反应很差。血清乳酸和血脂增高,常有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有时出现高尿酸血症。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和骨骺出现延迟。
诊断依靠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肝组织糖原累积和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小肠粘膜和血小板内糖原亦增加。
一般采用多餐饮食治疗,每2~3小时进食一次,食品含高蛋白、低脂肪及中等量碳水化合物。应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服用安妥明可使体重增加,促进骨胳生长,肝内糖原下降。少数患者可经门腔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腔静脉分流术,使肠道吸收的葡萄糖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病情获得好转。增强患儿体质,避免感染也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Pompe病(Ⅱ型糖原累积病) 是由于缺乏溶酶体α-1,4-葡萄糖甙酶所致的糖原累积病。因该酶缺乏,糖原不能在溶酶体内分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溶酶体充满糖原颗粒而肥大,使心、肝、舌肿大及骨胳肌无力。溶酶体外的糖原能与胞浆中糖酵解酶接触,故不出现血液葡萄糖代谢的障碍。
患儿表现为吞咽困难,软弱无力,呼吸肌特别是横膈肌无力。四肢肌肉萎缩,肌张力低,反射减弱,动作缓慢。心脏肥大,早期出现心衰。有巨舌,肝肿大。据报道20%患儿同时有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患儿一般在出生后2~4年内因心衰或呼吸肌无力而致窒息死亡。
本病血糖、血脂质正常,无酸中毒,对胰升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试验反应正常。肝或肌肉活检电镜检查可见糖原颗粒累积,肝和肌肉组织或白细胞内无α-1,4-葡萄糖甙酶活性,围产期利用羊水细胞检查糖原颗粒,可作出生前诊断。本病治疗尚无有效疗法。
Cori病(Ⅲ型糖原累积病) 系由缺乏淀粉-1,6-葡萄糖甙酶所致的糖原累积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变主要累及肝、肌肉和心脏等器官,此型的糖原结构与正常不同,其外侧链比正常糖原短。
临床表现与von Gierke病相似,但一般较轻。肝肿大可出现较早且更明显,肌肉容易疲乏,有抽搦倾向,早年生长发育迟缓,病情随年龄逐渐长大而好转,肝大亦见缩小。但亦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化验检查结果同von Gierke病,有低血糖、脂血症及酸中毒,但无高乳酸血症,用半乳糖和葡萄糖负荷后却有一过性升高。转氨酶有时可升高,饥饿时对胰升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试验反应差,饭后正常。
诊断依靠肝穿刺活组织及酶学检查,发现有异常结构的糖原累积于肝脏、骨胳肌、心肌、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本病和von Gierke病的区别在不产生高乳酸血症或痛风;饥饿时对胰升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反应差,饭后2~3小时重复试验,血糖升高如常人;成年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可自行好转,生长发育改善。此外,本型不累及肾脏。治疗采用高蛋白质饮食。
Andersen病(Ⅳ型糖原累积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支链淀粉型糖原累积病,糖原分子结构异常,呈少分支具长外侧链结构,系因缺乏淀粉-1,4-1,6-葡萄糖转基酶所致。临床上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
病理所见为小结节性肝硬化,肝、脾、淋巴结、肠粘膜有少量糖原浸润,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有丰富的支链淀粉样物质累积。
本病罕见。临床上有黄疸、浮肿、腹水、肝脾肿大、出血及肌肉瘫痪等症状。中度低血糖,但无酮血症和酸中毒,肝功能试验异常。病儿多在4~32个月内死于肝功能衰竭。
诊断可根据肝穿刺活组织和组织化学检查,可发现结构异常的支链淀粉样糖原分子,红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骨胳肌、平滑肌等组织内亦有此种糖原存在。本病无特效疗法。
Hers病(Ⅵ型糖原累积病) 是由肝及白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力减少所致的肝脏糖原累积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肝和白细胞内磷酸化酶激酶以及糖原结构均正常。
空腹时有轻度低血糖,因糖原异生作用无障碍,有时出现轻度高脂血症及酮血症。对胰升血糖素及肾上腺素试验反应正常。空腹时乳酸浓度正常,在应用葡萄糖或半乳糖负荷后上升与Cori病相似。可见转氨酶升高。
本病以肝肿大和低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外,有呕吐、腹部膨隆、生长发育延迟等症状,但智力正常。治疗应少吃多餐,以进高蛋白质及中等量碳水化合物为宜。本病预后良好,无进行性恶化,异型合子可无症状,能活到成年,并可生育。
肝磷酸化酶6激酶缺乏症 (Ⅷ型糖原累积病) 系因肝、白细胞内缺乏磷酸化酶b激酶所致的肝糖原累积症,累积的糖原结构正常。临床上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脑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时有肢体僵硬、去大脑状态。无低血糖,对胰升血糖素及肾上腺素试验反应正常。预后不佳,常在婴儿期死亡。
肝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 (Ⅸ型糖原累积病) 系因缺乏肝磷酸化酶激酶所致的肝糖原累积病。临床上有二型:甲型有肝肿大,对胰升血糖反应正常;乙型有肝肿大、空腹时低血糖、对胰升血糖素反应较差,伴有生长发育延迟。
第Ⅹ型糖原累积病极罕见,系因肝和肌肉缺乏磷酸化酶所致。肝肿大,肝穿刺活体组织见糖原累积。对胰升血糖素注射无反应,空腹血糖正常。
☚ 肝性卟啉病   半乳糖血症 ☛
000163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