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出口替代战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出口替代战略ex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优先发展本国的非传统出口产品,如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等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的在于面向国外市场,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其手段主要是在汇率、税制和信用上给予出口工业以较多的优惠和支持。经济落后的国家实施出口替代战略,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如国内某些工业部门已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充裕而熟练的劳动力,有邻近的国外市场并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政府有一套鼓励出口的政策等。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加工面向出口;第二阶段是制成品替代出口,其中又可分为轻纺工业成品出口和重化工业成品出口两个阶段。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亦称 “面向出口” 工业化战略,就是使本国的工业化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进口替代战略 ☛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也称出口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出口为主或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鼓励制成品出口,代替农副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出口,以增加出口来促进工业生产,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区域经济中,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部门,对外贸易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纽带。这样的区域一般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并能通过投资发展那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工业部门。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工业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工业的发展以出口为导向,通过产品的出口,换回本国需要而不能生产或生产了反而不合算的国外产品,这样来带动其他部门的生产,并改善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方面,但又不同于外向型经济。(1)外向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等。(2)出口导向战略是主要针对工业而言的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不仅指工业的外向发展,还应包括农业、商业、服务、旅游等部门的外向发展。 ☚ 进口替代战略 两头在外 ☛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的对称。也称出口导向。利用本国资源的优势,采取各种奖励办法积极发展出口工业,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一种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它的目的在于通过以非传统的半成品、制成品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出口替代初期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使劳动就业增加,失业矛盾得到缓和。实行出口替代的国家比较注重工农业的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较为协调,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实现,并在改善国际收支方面效果比较显著。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省与香港从60年代后期起都采取出口替代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出口,增加收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实行出口替代政策的弊端是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 出口加工区 生产要素秉赋 ☛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export-substitution strategy“出口替代”一词是由古斯塔夫·拉尼斯于1973年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吸收》一文(载《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杂志1973年第21卷)中提出来的,意思是指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品出口来代替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 ☚ 非正规教育 偿债比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