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出口替代战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出口替代战略ex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

优先发展本国的非传统出口产品,如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等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的在于面向国外市场,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其手段主要是在汇率、税制和信用上给予出口工业以较多的优惠和支持。经济落后的国家实施出口替代战略,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如国内某些工业部门已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充裕而熟练的劳动力,有邻近的国外市场并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政府有一套鼓励出口的政策等。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加工面向出口;第二阶段是制成品替代出口,其中又可分为轻纺工业成品出口和重化工业成品出口两个阶段。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亦称 “面向出口” 工业化战略,就是使本国的工业化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发展出口替代工业的主要依据是: 可以利用本国自然条件好或劳动力便宜等优势,发展劳动富裕型的技术先进的产品,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出口的扩大可以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基础的加强和整个经济工业化,可以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 由于出口替代主要是加工工业和制造业,扩大出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出口替代工业的发展还可以克服进口替代工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目标上看,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全面工业化和加速经济增长。
出口替代战略一般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主要以发展加工工业和一般消费品为主。高级阶段: 以生产机器设备、机电、电子仪器、机械工具、高技术产品为出口替代。
从类型上分,出口替代战略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出口鼓励与国内生产 (与出口相联系的) 并举型的出口替代战略;另一种是坚持出口扩张型,即一切以扩大出口为主。
出口替代工业的发展一般可采用外商独资、合资、侨资办厂、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设立加工出口特区、在国外办企业、劳动出口等多种形式。
当然,出口替代战略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1) 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常常受到资源、技术、投资、人力资源等条件缺乏的限制,使出口替代工业难以建成,或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率。
(2) 产品出口受到国际市场的限制。
(3) 一些出口替代部门受到关税保护和价格补贴优惠,生产效率低下,成本与价格很高,缺乏国际竞争力。
(4) 过度发展出口替代部门,会造成国内市场生产产品的部门资源和资金缺乏,形成畸形经济。
(5) 出口比重过大会使一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波动会引起国内经济发生更大的波动。

☚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进口替代战略 ☛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

也称出口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出口为主或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鼓励制成品出口,代替农副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出口,以增加出口来促进工业生产,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区域经济中,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部门,对外贸易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纽带。这样的区域一般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并能通过投资发展那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工业部门。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工业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工业的发展以出口为导向,通过产品的出口,换回本国需要而不能生产或生产了反而不合算的国外产品,这样来带动其他部门的生产,并改善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方面,但又不同于外向型经济。(1)外向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等。(2)出口导向战略是主要针对工业而言的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不仅指工业的外向发展,还应包括农业、商业、服务、旅游等部门的外向发展。

☚ 进口替代战略   两头在外 ☛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对称。也称出口导向。利用本国资源的优势,采取各种奖励办法积极发展出口工业,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一种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它的目的在于通过以非传统的半成品、制成品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出口替代初期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使劳动就业增加,失业矛盾得到缓和。实行出口替代的国家比较注重工农业的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较为协调,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实现,并在改善国际收支方面效果比较显著。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省与香港从60年代后期起都采取出口替代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出口,增加收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实行出口替代政策的弊端是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 出口加工区   生产要素秉赋 ☛
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export-substitution strategy

“出口替代”一词是由古斯塔夫·拉尼斯于1973年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吸收》一文(载《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杂志1973年第21卷)中提出来的,意思是指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品出口来代替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
如果说,进口替代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所必须采取的外贸发展战略,那么,一旦进口替代发展到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就应及时地转向出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而从实践上来看,一些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不成功或新问题的出现,也迫使他们转而寻求其他的出路,采用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从60年代起,一些拉美国家,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虎”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就开始实行出口替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
发展出口替代工业主要是基于下述考虑:利用本国自然条件好或劳动力便宜等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先进的产品,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出口的扩大可以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基础的加强和整个经济工业化,可以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于出口替代主要是加工工业和制造品工业,扩大出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出口替代工业的发展还可以克服进口替代工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目标上看,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全面工业化和迅速经济增长。
出口替代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初级阶段,主要以发展加工工业、一般以消费品为主,如食品、服装、鞋帽、纺织品、洗衣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木材加工品、玩具等等。这些产品的生产方法相对简单,技术易于掌握,投入要素容易获得,而且出口的市场较大,产品的国外需求弹性较大,因而比较容易起步发展,风险也相对较小。这些出口替代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当其中某些产品的市场容量日趋饱和或生产与外贸的条件已变得不利时,就应当转向机器设备、机床、电子仪器、机械工具、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 非正规教育   偿债比率 ☛
000012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