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村雇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村雇工hired labourer in rural area

出卖劳动力的农村劳动者。包括丧失生产资料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和占有少量土地等生产资料、出卖部分劳动力的半无产者。
产生和发展 农村雇工是商品、货币出现以后的产物。早在奴隶制时代就已出现农村雇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规定: 自由民雇佣耕者“每年应给8库鲁之谷”;雇佣赶牛者“每年应给以6库鲁之谷”。中国古代称农村雇工为“庸”、“庸客”、“佣工”。《史记·陈涉世家》记述:“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唐代后期,《太平广记》记有四川仙居山茶园“男女佣工”百余人。但是,古代的雇佣劳动不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本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 农村雇工开始增多, 并逐步成为农村中的主要生产者。但在农村中一无所有的劳动者是很少的, 多数是出卖一部分或大部分劳动力的少地的农民和小佃农。如法国1895年550万农户中, 有150万是农村雇佣工人; 每户占地不到2公顷的320万农户中, 87%的人出卖劳动力。在英国(1895年), 每户占地不到2公顷的有11.8万户, 这些农户都不同程度地出卖劳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资本主义国家中农村雇工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在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农业劳动力和农业雇工的绝对数虽然普遍减少, 但农业雇工在农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却是上升的。如美国1920年农业工人有339万人,1977年只剩下129万人, 占农业劳动力总数却由25.4%上升到31.1%。而美国的官方统计中,雇工不包括流动农业工人、16岁以下童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人。美国的大农业企业主要是靠雇工生产,1969年全年商品产值在4万美元以上、占全部农场总数8.1%的大农场,雇佣的长工占全部农场雇佣的长工总数的72.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越是占统治地位,农村雇工就越成为基本劳动力。
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农村雇工。如1977年9月苏联共产党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工人、职员以及其他公民的个人副业和集体果园、菜园的决议》中列有允许农村雇工的规定。东欧一些国家的农村也在一定限额内允许雇工。中国农村雇工大致有三种情况:❶在农忙季节或在建房以及其他消费服务方面,农民相互雇佣;
❷个体农户雇请一两个徒工或师傅;
❸私人经济的雇工。
类型和性质 ❶奴隶主、封建地主雇工经营不占主要地位;雇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奴隶、农奴的基本相同;他们的全部剩余劳动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都被奴隶主、封建地主所占有,很容易失去人身自由,沦为负债押身的奴仆。
❷资本主义农场中雇工是基本劳动力,使用雇工是资本主义农场的主要特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农村雇工是自由的,农场主和雇工之间只是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劳动力买卖的关系。
❸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雇工不占统治地位,多数是劳动者互助、调剂劳动力余缺的性质。

农村雇工

农村雇工

完全或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村劳动者。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农村雇工经营本质上反映了雇主对雇工的剥削关系。早在奴隶制社会,就有雇工的萌芽状态。封建社会末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而成为雇佣劳动者,他们一方面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取得了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农村雇工已具备成熟的、典型的形态。在旧中国,雇农就是农村雇工,他们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是农村最困苦者。1949年以后,随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农村雇工随之消失。70年代末期,我国调整了农村经济政策,执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方针,农村个体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农村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个体经济要超出自身劳动能力所承担的限度去发展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就必然会采取雇工的形式追加劳动投入。目前,我国制定了有关政策和法令,允许农村工商户和种养业的能手,请帮手、带徒弟,采取雇工经营。现阶段的农村雇工经营,在内部经济关系上,有着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相同的本质特征。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经营与资本主义企业又有重大区别。(1) 雇工经营在农村经济生活中起补充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经营的发展不是走向完全的资本主义,而是走向类似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类型,即受社会主义严格控制、管理和制约下的经济形式。(2) 雇工经营的发展条件不充分,它的资本主义形态不完备、不典型。在目前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条件下,被雇佣的劳动力并不是失去任何生产资料的“自由人”。同时,社会主义的宏观控制和再分配机制使得少数私人手里不可能大量地集中货币财富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3) 雇主和雇工的关系不具备资本主义的典型性。从微观上看,雇工隶属雇主并在多数情况下受雇主剥削; 从宏观上看,国家作为包括雇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代表,通过政策、法令等行政和经济手段,保障雇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雇主和雇工的矛盾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完全对抗性的劳资关系,可以通过国家的调节加以解决。从长远看,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雇工经营还会有所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的巩固、完善和发展,将逐步趋于减少。

☚ 农业劳动力利用率   农业剩余劳动力 ☛
000049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