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兴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兴京

后金城址。又称新宾老城。位于辽宁新宾县永陵街东八里苏子河与二道河会合处的左岸。清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的第一个国都。老城满语叫赫图阿拉,意为横甸。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称兴京。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从呼兰哈达南冈移于赫图阿拉处,筑城居住。”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于赫图阿喇城外环筑大城。其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内城周长5里,南、东、北各一门。外城周长9里,四面各一门,城高7尺,杂筑土石,现在外城与内城城墙尚残存一部分,城门清楚可辨。城内有尊号台、望楼址、城隍庙址及八旗衙门址等多处。

兴京

❶清都名。参见 “赫图阿拉”(1177页)。
❷清厅府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 以锦州理事通判移驻兴京, 为设兴京厅之始, 隶奉天府。三十八年(1773),设理事通判。光绪三年(1877),改为兴京抚民同知,移治新宾堡。宣统元年(1909), 升为府。辖境相当今辽宁新宾、桓仁及吉林通化市、浑江市、集安等地。1913年废。

兴京

兴京

后金都城。在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老城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迁于此,筑赫图阿拉城。两年后又增筑外城。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皇帝,以为国都。至天命六年,迁都辽阳。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兴京。其城建于冈阜上,满语赫图阿拉即横冈之意。据史书记载,其外城周长九里,南垣北垣各开三门,东垣开二门,西垣开一门。内城周长四里,南垣、北垣各开一门,东垣开二门,中有汗王殿、衙门等。今尚存城垣及宫殿遗迹。城址西北十五里有永陵,葬清代先祖肇、兴、景、显四帝。

☚ 明清北京城   盛京 ☛
兴京

兴京

今辽宁新宾西老城,后金 (清) 早期都城。原名赫图阿拉,满语意为 “横岗”。天聪八年(1634),改称兴京。赫图阿拉是女真人的根据地,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 至万历三十三年 (1605),努尔哈赤在原旧城基础上修建了赫图阿拉城。万历四十四年 (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定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天命六年 (1621),后金都迁沈阳,此地仍为清初重要都市。兴京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有内、外二重城,外城周长近4. 5公里,内城为皇城,至今仍有旧时都城的遗迹可寻,有努尔哈赤登基受贺的 “尊号台”,以及金銮殿、文庙、八旗衙门等遗址。

☚ 承天府   沈阳 ☛

兴京

❶地名。原称赫图阿拉。满族肇兴地,后金都城,故址为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东北极大部分女真人后,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天命三年攻取抚顺后,王城由此迁出,先后以界番城(在其西北120里之铁背山上)、萨尔浒城(在其西120里)、抚顺、辽阳、沈阳等地为都。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为改后金为大清和其称帝作准备,于天聪八年(1634),尊赫图阿拉城为“兴京”,详见“赫图阿拉”。
❷清政区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锦州理事通判移驻兴京(治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置兴京厅,隶奉天府。光绪三年(1877),改为兴京抚民同知,移治于新宾堡(即今县治所在;一说改同知在元年,移治在二年)。宣统元年(1909),升为府。1913年府废,改置新宾县(一说先称兴京县,1929年才曰新宾县),相沿至今(日伪时期曾称兴京县)。厅、府辖境相当于今辽宁新宾、桓仁县及吉林省通化市、浑江市和集安县一带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