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因芙蓉而爲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因芙蓉而爲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集校】: 洪兴祖:因芙蓉而爲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校语:因,一作用。足,一作之。 朱熹:因芙蓉以爲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校语:因,一作用。 黄省曾、朱多煃: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汪瑗、毛晋:同朱本。 庄允益:因芙蓉而爲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姜亮夫:蓉而而字,《御览》九九九卷引亦作而,朱本作以。 寅按:依上例,则此字作以是也,当从朱本改定。蹇,朱本作褰,洪、朱同音起虔反,《御览》九九九卷引作褰,是也。 详注。足,洪引一本作之。寅按:之者足形之譌也,《御览》九九九亦作足。 。【集释】: 王逸:意欲下求,从风俗也。 又恐泥汙,被垢浊也。 洪兴祖:《庄子》曰:蹇裳躩步。蹇,起虔切,葢读若褰,谓抠衣也。 朱熹:内美旣足,耻因介绍以爲先容而託以有惮也。 汪瑗:芙蓉,生于水者。屈子思美人之情,可谓急矣。媒絶路阻,言不可结而诒矣。此令薜荔以爲理,因芙蓉以爲媒,特一举手一投足之劳,则言可结而诒矣,媒不絶而路不阻矣,美人可得而见矣,顾以爲惮而不爲者。朱子曰:“内美旣足,耻因介绍以爲先容,而託以有惮也。”是此惮者,非不能也,不爲也。观此,则前诸篇屡屡以理弱媒拙自恨者,岂诚然哉?特反言以责谗人之嫉己,人君之不察耳。此所谓惮者,乃其不肯变 则上章所言者,岂欺我哉?王逸盖以缘木爲升高,濡足爲下求,亦自一説,不可不知。或曰,趾当作指。 陈第:俯藉芙蓉,则惮濡足, 陆时雍:褰裳、举趾,濡足,自汙。 其 黄文焕:矢芳自珎,几不知有人世矣。 媒 且 王夫之:蹇,当作褰。君不我知,臣不我容,志虽白于天下,而知我者,木杪之薜荔,水际之芙蓉尔,俱不可因之以自白。 假四邻之称説,则疑于外比;听国人之显理,则嫌于沽誉。 固我之形势所不可爲,且益以增闇君之疑而祗辱矣。 林云铭:畏入下。 屈复:非媒不应我之求,耻因介绍以爲先容,而託以有惮也。 奚禄诒:芙蓉出汙泥,故比下从。 胡文英:褰裳、濡足,喻失足。 刘梦鹏:芙蓉,産于水裔。 惮之云者,因媒 陈本礼:薜荔喻贵戚,芙蓉喻权倖。自信内美旣足, 马其昶:理、媒,喻臣也。 文怀沙:芙蓉,水中的荷花。 媒,介 蹇裳就是提起裙裳的意思。濡足,沾湿了脚。(《屈原集》注) 黄孝纾:濡,沾污。濡足,沾污了脚。 姜亮夫:濡,沾湿污之也。此亦承上言居虽蔽而闻章。然余思令薜荔之芳,以爲之媒,则忌于举趾有缘木之艰;欲因芙蓉以爲媒,则忌于蹇裳有污足之耻;此亦前面媿易初而屈志之义。 马茂元:褰(音愆),提起衣服。 这四句意指可以 谭介甫:芙蓉卽莲华,生水中。理与媒本同义,皆作导言,《离骚》谓“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卽其证;但分言亦稍有别,故作爲上下、先后之不同。 蹇,当假爲搴,《广雅·释诂》:“搴,拔也。”《诗·郑风》作“褰裳”,因《説文》谓“褰, 苏雪林:这是説自己一生,孤高自赏,行不由径的操守。 杨胤宗:《辞海》:薜荔,桑科常 ”(薜荔实木本,但蔓生,故古谓艸。)《尔雅·释艸》曰: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密,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洪兴祖引《本艸图 《国语·周语》云:行理以 举趾 此屈子所以爲屈子也。 吴孟复:因,就也。上文已言“媒絶”,此复求媒理者,名虽同而实不同。前者指致意于楚王,此已“媒絶路阻”矣;这裏则指致意于南人(或卽庄蹻),亦卽走“异路”也。“惮”者,非屈原“惮”,而是媒理嫌麻烦,不愿爲屈原举趾褰裳。 蒋天枢:因,依也。 言初欲遣使通问,而其人难觅,再言难者,展转因託,惧其泄也。 汤炳正:因,凭借。(《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