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茵陈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茵陈丸 【方源】: 《千金》卷十。 【异名】: 茵陈蒿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七)、三山丸(《鸡峰》卷五)、茵陈栀子丸(《鸡峰》卷九)、栀子丸(《得效》卷三)。 【组成】: 茵陈 栀子 芒消 杏仁各三两 巴豆一两 恒山 鳖甲各二两 大黄五两 豉五合 【用法】: 上为末,以饧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丸,饮送下。以吐利为佳。不知,加一丸。初觉体气有异,急服之。 。【主治】:时行病,急黄,瘴疠疫气,痎疟,赤白痢,伤寒,妇人血气刺痛,小儿惊热欲发痫。 ❶ 《千金》:时行病,急黄,瘴疠疫气,痎疟。 【宜忌】: 《普济方》:忌苋菜,芦笋,野猪肉,生葱,生菜。 【方论选录】: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厥阴药也。 栀子、淡鼓,栀鼓汤也,合常山可以涌吐,合杏仁可以解肌;大黄、芒消,承气汤也,可以荡热去实,合茵陈可以利湿退黄,三药名茵陈汤,治黄正药;加巴豆大热以祛脏腑积寒,加鳖甲滋阴,以退血分寒热。此方备汗吐下三法,故能统治诸病。居平当预合之,以备缓急,虽云劫剂,实佳方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