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四逆汤
【方源】: 《伤寒微旨论》卷下。 【异名】: 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组成】: 甘草 茵陈蒿各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个(破八片) 【用法】: 上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放温,作四服。 【主治】: ❶ 《伤寒微旨论》:阴黄。 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上自汗出。 ❷ 《卫生宝鉴·补遗》: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 。【方论选录】: 《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 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