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帮清末新疆商业行帮。主要集中在省城迪化。有津(天津)、燕(北京)、晋(山西)、鄂(湖北)、湘(湖南)、豫(河南)、秦(陕西)、陇(甘肃)各帮。其起家和经营范围有别。津、燕两帮主要是随清军“赶大营”入新。湘、鄂两帮多近年随湘军征讨阿古柏入侵者而来,以经营手工业、中药材、南北杂货起家。其余各帮势力相对较弱,多同乡聚集而成。 八大帮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新疆商帮。光绪(1875—1908)初年,左宗棠出军西征,平津商人随军入新。后刘锦棠整顿邮驿,又有大批内地商人涌入,并逐渐形成燕、晋、秦、陇、蜀、湘、鄂、豫等8个商派。各派之间互不联系,竞争激烈。其中晋帮资本雄厚,多经营钱庄,握金融大权,官府协饷不济时亦常予以借贷;湘帮因与军政界相结,总操湘茶之利;燕帮又分津商和平商,津商根基牢固,手段灵活,商品丰富,势力遍及天山南北。其余各帮实力稍弱。民国后,各省协饷断绝,晋帮经营的汇总钱庄多被迫停业,湘商的茶庄业亦受影响,日渐衰微,惟燕帮继续发展,逐渐控制新疆与内地贸易。据统计,当时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的2000余家商号中,燕帮约占十分之六。这些商人对促进新疆的经济繁荣和民族商业的发展,都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