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央通讯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央通讯社 简称“中央社”。国民党新闻机构。1924年4月1日在广州成立,直属国民党中央党部。1927年迁汉口。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与蒋介石合流,遂于1928年迁往南京,与蒋记中央社(1927年6月15日在南京举办)合并。1932年5月改组。总社设南京。在上海、汉口、北平(今北京)、天津、香港等地设分社,向各国、国内各省会及重要城市派驻通讯员及特派员、特派记者等,形成全国通讯网,垄断国内新闻。又与外国通讯社交换新闻,并于1935年起发布英文稿。业务除“新闻”、“电讯”外,另有“参考消息”。因其经常捏造、编制“新闻”,时称“造谣社”。1937年总社转移至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1949年迁台湾。 中央通讯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成立。1935年4月在四川设重庆分社,同年8月设成都分社。1938年10月,总社由汉口迁重庆,重庆分社实际上不复存在。向国内外提供大量中国国内战争、太平洋战争、欧洲战争的战讯及其他新闻。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1946年秋再度成立重庆分社。1949年10月,随国民政府再度迁重庆。11月重庆解放前夕,中央社迁往台北。12月成都解放,中央通讯社在重庆、成都的两个分社均被当地军管会接管。 中央通讯社 126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办。1924年4月在广州创办,1926年迁汉口,1928年迁南京。1932年9月改组,形式上脱离国民党中央党部,改行社长负责制,萧同兹任社长,进行业务改革。先后在上海、北平、日本东京等海内外城市设立分社。1935年开始发英文稿。成为国民党通讯事业网的中心,垄断国内新闻。后又与各国大通讯社订立购买和交换新闻稿的合同,在国内形成对国际新闻的垄断。1949年迁往台湾。1973年4月2日改称“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以民间通讯社名义活动。 ☚ 申时电讯社 中国工人通讯社 ☛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49年迁台北。1973年成立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宣称“由台湾新闻机构和海外华侨共同经营”。 中央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国民党的主要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成立,社址设在广州越秀南路53号的中央党部里面,有工作人员15名。1927年5月6日迁到南京,社址设在南京洪武路寿康里,共有工作人员30人左右。无电讯设备,收听国外广播并抄录国内大报一些文章编成油印稿免费向宁、沪报纸散发,很少为报纸采用。1932年5月,社长改为国民党中宣部秘书萧同兹,总社迁出中央党部。在上海、天津、南昌、重庆、成都、香港、贵阳、广州、西安等地建立分社,在日本东京建立国外分社,在全国30个城市派驻通讯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从德国购来大批电讯器材装备总社和分社以及其他设于地方和军队的分支机构,垄断了路透社、哈瓦斯社、合众社和海通社等西方通讯社向中国的发稿权。向全国250家报纸发稿,工作人员接近400人,每天发稿1万字左右。抗日战争开始后,总社于1937年11月迁往汉口,1938年10月迁到重庆。在西南和西北等地增设分社,使国内分社数目增加到16个。在新加坡、新德里建立了国外分社,在伦敦、纽约、日内瓦、莫斯科等地派驻记者。1945年时,全社工作人员达1250人,向2000多家报纸供稿,每天发稿15000字,并抄收外国通讯社电讯、国内外分社和随军记者组向总社发来的电讯。把认为不适于向报纸提供的消息选编油印成《参考消息》或《参考电报》分送国民党中央有关要人。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垄断了国统区的电讯消息,宣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多方为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辩护。皖南事变时期,利用对新闻的垄断地位,封锁消息,掩盖事件真相。而后却连续播发国民党军委会解散新四军的命令等文件,在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国内恢复19个分社及办事处,在国外新设8个分社。积极为蒋介石的独裁内战制造舆论。在1946年2月10日发生的重庆较场口惨案的宣传中,捏造假新闻,把中统特务们打伤民主人士,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说成是“互殴”,遭到重庆新闻界的普遍驳斥,要求该社真实报道的呼声充满重庆大部分报纸的版面。1946年4月,总社又迁回南京,拼命扩充通讯网,到1948年时,全社工作人员达2653人,在全国有分社及办事处52个,国外分社发展到25个。1949年随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失败,于此年1月迁往广州,10月迁重庆,12月迁台北。 ☚ 中央日报 中外纪闻 ☛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国民党官方通讯社。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主要宣传喉舌。1924年4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办于广州,后迁至汉口,1927年迁往南京。1932年改组,形式上脱离国民党中央党部,由肖同兹任社长。先后在上海、北平、日本东京等海内外城市设立分社。1935年起发布英文稿,成为国民党通讯事业网的中心。1948年迁至台北。1973年改变体制,成立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宣称“由台湾新闻机构和海外华侨共同经营”。该社除在台北设总社外,还在中部、南部设两个分社,在台中、花莲、基隆、金门、马祖设5个办事处,在澎湖设通讯处。另在东京、华盛顿、伦敦、利马、香港等地设立分社,在汉城、马尼拉、曼谷、新加坡、雅加达、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渥太华、巴拿马、巴西圣保罗、巴黎、波恩、马德里、罗马、维也纳、中东地区、南非等18处设办事处,另在14处派特派记者。该社还同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泛亚社和南朝鲜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机构订立交换新闻、图片的业务关系。该社自1982年1月开始启用中文电脑通讯系统。现有员工400余人。 中央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4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办于广州。1927年随北伐军迁至汉口,同年5月6日随国民党中央党部再迁南京,1937年11月又迁至汉口,1938年10月复迁往重庆,1946年4月由重庆迁回南京,1949年2月迁到广州,同年10月又迁至重庆,1949年12月总社正式在台北成立。1950年9月设置管理委员会。1973年4月2日改为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其奉行“新速实简”的准则。主要业务是加强对国外新闻报道,加强对省内传播服务,代理国际通讯社在台发稿权,增进与外国同行的合作,与省内通讯社的团体合作等。1984年4月1日实现了英文及西班牙文新闻发布及广播的电脑化。1982年元月启用中文电脑通讯系统,1983年4月1日开始对省内报纸、广播电台及电视台以电脑发稿。除总社外,在台湾有15处分社,在东京、汉城、香港、华盛顿、渥太华、利马、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地设立办事处。是目前台湾最大的、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通讯社。社址在台北市松江路209号。 ☚ 中央俱乐部 中央银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