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兔腧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兔腧穴acupoints of rabbits

对兔体行针施灸治病的刺激点。参照牛、马和人体穴位以及临证实践而制定。应用的针具是人用毫针及三棱针。灸术与人医相似,也可用“线香”代替艾条施灸。常用的穴位,头部8个、躯干及尾部穴位22个、前肢穴位10个、后肢穴位11个,共计51个(图1~3)。

图1 兔体表穴位
1.承浆;2. 山根;3.迎香;4.睛灵;5. 太阳;6.天门;7.耳尖;8.大椎;9. 陶道;10.身柱;11. 至阳;12.筋缩; 13.命门;14. 阳关;15. 百会;16.后三里; 17.追风;18.趾间;19.指间;20. 四渎;21. 前三里; 22.肘俞;23. 臂臑;24. 抢风


山根(shangen) 又名人中、水沟。位于上唇、鼻下与唇裂上端正中处,一穴。用毫针或三棱针向后上方点刺。主治昏迷、休克。
天府(tianfu) 又名风府。位于枕骨嵴后方,寰枕关节背侧的凹陷处,一穴。压低兔头,以毫针直刺1~1.5厘米(不宜深刺);可灸。主治中暑、昏迷、痉挛。
大椎(dazhui) 位于背中线上,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一穴。抬起兔头,毫针直刺1~1.5厘米。主治感冒、中暑。
迎香(yingxiang) 位于鼻孔两侧的后上端,有毛与无毛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毫针向内上方斜刺0.2~0.3厘米。主治鼻炎、鼻塞、面神经麻痹。
睛灵(jingling) 位于内眼角,下眼睑近睫毛处,左右侧各一穴。毫针向内下方斜刺0.2~0.3厘米。主治眼结膜炎、角膜炎、瞬膜肿胀。

图2 兔的骨骼及穴位


1. 承浆;2. 山根;3.迎香;4. 睛灵;5. 太阳;6.风门;7. 天门;8. 大椎;9. 陶道;10.耳尖;11. 身柱; 12. 至阳; 13.筋缩;14. 肝俞; 15.脾俞; 16. 三焦俞; 17. 肾俞; 18.命门; 19. 阳关;20. 环跳; 21. 百会; 22. 尾根: 23. 尾尖; 24. 后海;25. 丰隆; 26. 阳辅; 27. 追风; 28.趾间; 29.上巨虚; 30.后三里; 31.肘俞;32. 曲池;33.前三里; 34. 四渎; 35.外关;36.指间;37. 臂臑;38. 抢风
太阳(taiyang) 外眼角后方颞窝中,左右侧各一穴。以毫针直刺0.2~0.3厘米。主治中暑、感冒、眼病。

图3 兔左侧面穴位
1.迎香;2.睛灵;3.太阳;4.天门;5.耳尖;6.抢风;7.环跳; 8.尾根; 9.尾尖; 10.委中; 11.后三里;12.丰隆; 13.追风; 14.阳辅; 15.上巨虚;16.外关;17.四渎;18.前三里;19.曲池;20.肘俞;21.臂臑


耳尖(erjian) 又名血印。位于耳尖背侧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以小三棱针对准血管直刺出血。主治中暑、中毒、感冒。
风门(fengmen) 又名风池。位于耳根后下方,寰椎翼前缘下部与腮腺之间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毫针向内下方斜刺0.5~1厘米。主治颈肌风湿、感冒、抽搐。
顺气(shunqi) 又名鼻腭管。位于上腭褶前方, 后门齿后缘2毫米处的两侧纵裂孔中,左右侧各一穴。巧治, 可用松针或细草茎秆(涂油)从鼻腭管中向后上方插入达鼻腔中1~1.5厘米,剪去外露部分后让其留置。主治结膜炎、感冒。
承浆(chengjiang) 位于下唇正中, 有毛与无毛交界处, 一穴。毫针或三棱针向后下方斜刺0.2~0.3厘米。主治消化不良、口炎。
陶道(taodao) 位于第一、二胸椎棘突间正中,一穴。毫针顺棘突间向前斜刺0.5~1厘米, 也可灸。主治前肢扭伤、热性病。
身柱(shenzhu) 位于第三、四胸椎棘突间正中,一穴。毫针顺棘突间向前斜刺0.5~1厘米,也可灸。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胸背部及肋间神经痛。
至阳(zhiyang) 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间正中,一穴。毫针顺棘突向前斜刺0.5~1厘米, 也可灸。主治腰背神经痛、食欲减退、肠臌气、支气管炎。
筋缩(jinsuo) 位于第八、九胸椎棘突间正中,一穴。以毫针顺棘突向前斜刺0.5~0.8厘米,也可灸。主治肝胆疾患。
命门(mingmen) 又名肾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正中,一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也可灸。主治风湿症、腰部扭伤、肾炎、慢性肠炎和泌尿器官机能障碍。
阳关(yangguan) 位于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正中,一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 也可灸。主治生殖机能减退、子宫炎、风湿症。
百会(baihui) 又名千金。位于第七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间凹陷正中, 一穴。毫针直刺0.5~1厘米, 也可灸。主治后肢瘫痪、腰胯风湿、盆腔器官疾患。
尾根(weigen) 位于第四荐椎与第一尾椎棘突间正中, 一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 也可灸。主治后肢瘫痪、便秘或腹泻。
尾尖(weijian) 位于尾末端, 一穴。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中暑、中毒、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热性病。
后海(houhai) 位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处,一穴。毫针稍向前上方刺入2~3厘米, 也可施水针。主治便秘、腹泻、脱肛。
催情(cuiqing) 位于髋结节内角前缘与第六腰椎横突后缘间,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稍向后直刺3~4厘米,针尖达卵巢附近,以电针效果较好。主治不孕症。
心俞(xinshu) 位于第五、六胸椎棘突间旁开约1.5厘米的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将前肢向前拉,于肩胛骨后缘用毫针沿第六肋骨前缘向内下方斜刺0.5~1厘米, 也可灸。主治心悸、躁动不安。
肺俞(feishu) 位于第三、四胸椎棘突间旁开背中线约2厘米的第三肋间,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沿肩胛软骨内侧向下斜刺0.5~1厘米,也可灸。主治肺炎、支气管炎。
肝俞(ganshu) 位于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2厘米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毫针向内下方斜刺1厘米,也可灸。主治肝胆疾患、眼病、脊背痛。
脾俞(pishu) 位于倒数第一肋间, 距背中线约2厘米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毫针向后下方斜刺1厘米, 也可灸。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贫血。
三焦俞(sanjiaoshu) 位于第二腰椎横突的前角,离背中线2厘米的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沿第二腰椎横突前角向下斜刺1厘米, 也可灸。主治食欲不振、腹泻。
肾俞(shenshu) 位于第三腰椎横突的前角,离背中线约2厘米的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沿第三腰椎横突前角向下斜刺1厘米, 也可灸。主治食欲不振、腹泻。
膻中(shanzhong) 又名理中。位于两前肢间,胸骨的后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一穴。仰卧,毫针向后斜刺0.5厘米,也可灸。主治支气管炎、乳汁分泌不足。
中脘(zhongwan) 位于腹中线,离剑突2厘米处,一穴。仰卧,毫针直刺或向后斜刺2厘米,也可灸。主治急性胃炎、胃臌气、食欲不振。
乳基(ruji) 位于每个乳头的外侧缘各一穴,共6~12穴。仰卧保定, 毫针或小三棱针向内斜刺0.3厘米。主治乳房炎。
抢风(qiangfeng) 位于肩关节后缘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0.5厘米。主治前肢跛行、扭伤、风湿症。
臂臑(binao) 位于肘上、肩关节外侧, 肘窝横纹上约6厘米的三角肌肩峰部,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0.5厘米, 也可灸。主治前肢麻痹、肩关节病。
曲池(quchi) 位于肘关节前外侧凹陷中,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1厘米,也可灸。主治前肢瘫痪、肘关节疾患。
肘俞(zhoushu) 位于肘窝中,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0.5厘米。主治肘关节炎、尺神经麻痹。
四渎(sidu) 位于肘头下约4厘米的桡尺骨间隙处,左右肢各一穴。毫针向内侧刺入0.5厘米,也可灸。主治喉头炎、前臂部病症。
前三里(qiansanli) 位于桡骨前缘, 肘关节前外侧凹陷下约2厘米处,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沿桡骨前缘直刺0.5厘米。主治桡神经麻痹、前肢肌肉风湿。
外关(waiguan) 位于前臂背侧,距腕关节上方约1.5厘米的桡尺骨缝间,左右肢各一穴。毫针沿着桡尺骨缝间直刺0.5厘米。主治前肢瘫痪、感冒、热性病。
内关(neiguan) 位于前臂腹侧,离腕关节约1.5厘米的桡尺骨缝间,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沿桡尺骨缝间直刺0.5厘米。主治腹痛、前肢麻痹。
合谷(hegu) 位于前肢第一、二掌骨之间, 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稍向内上方斜刺0.5厘米, 也可灸。主治鼻炎、前肢瘫痪。
指间(zhijian) 位于前脚部, 从第二指起, 每两指间的掌指关节间后缘各一穴, 左右肢各三穴。小三棱针沿掌指关节间的后缘刺入0.3厘米。主治掌指关节疾病、前肢麻痹、中暑、中毒。
环跳(huantiao) 位于后肢髋关节后上缘,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1~2厘米, 也可灸。主治后肢麻痹、扭伤。
委中(weizhong) 位于膝关节屈面正中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拉直后肢用毫针直刺1.5厘米。主治后肢麻痹、消化不良、腹泻。
后三里(housanli) 位于膝关节的后外侧,在腓骨小头下约1.5厘米,前缘离胫骨嵴约1厘米处,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1.5~2.5厘米, 也可灸。主治后肢麻痹、消化不良、腹泻。
上巨虚(shangjuxu) 位于腓骨小头下3厘米处的胫腓骨缝间隙中,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1.5厘米,也可灸。主治腹泻、消化不良、后肢疾患。
丰隆(fenglong) 位于小腿外侧中部,后三里穴下方约3厘米处,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5厘米,也可灸。主治支气管炎、后肢病证。
阳辅(yangfu) 位于胫骨外踝与后三里穴连线的下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临近腓骨前缘取穴,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3厘米,也可灸。主治膝关节炎、眼病。
太溪(taixi) 位于内踝后缘和跟腱内侧连线的中点.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3厘米, 也可灸。主治腹泻、后肢疾病。
复溜 (fuliu) 位于太溪穴直上约2厘米处的跟腱前缘,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3厘米,也可灸。主治后肢疾患。
三阴交(sanyinjiao) 位于内踝尖直上3厘米处,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3厘米,也可灸。主治泌尿生殖系统及后肢疾病。
追风(zhuifeng) 位于跗关节屈面稍内侧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毫针平刺0.3厘米。主治跗关节疾患。
趾间(zhijian) 位于第一到第四跖趾关节间的后缘, 左右肢各一穴。小三棱针稍向后方斜刺0.5厘米。主治跖趾关节疾病、后肢麻痹、中暑、中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