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偷春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偷春体 偷春体律诗的一体。凡首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或“偷春格”。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引《西清诗话》曰:“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亦云:“律诗所谓‘偷春格’者,首联对,次联不对也。”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云:“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嚬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仇兆鰲《杜诗详注》卷四评此诗曰:“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 ☚ 隔句体 折腰体 ☛ 偷春体律诗中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的特殊体式。又称“偷春格”。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偷春体,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偷春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形成于律诗的初创期,如梁简文帝《夜听妓诗》,首联“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对偶。颔联“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不对偶。初唐律诗亦多此种情形,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前二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首联对偶而颔联不对。律诗成熟定格后亦有诗人为适应内容的需要而运用这种形式。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前二联:“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首联对偶而颔联不对偶,在“无”与“有”的对比中先行破题。 偷春体 偷春体律诗中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的特殊体式。又称“偷春对”。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偷春体,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明·徐师曾 《文体明辨》:“偷春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形成于律诗初创时期,如梁简文帝《夜听妓诗》,首联“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对偶,颔联“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不对偶。初唐律诗亦多此种情形,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前两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首联对偶而颔联不对。律诗成熟定格后亦有诗人为适应表达需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形式。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首联对偶,次联用散调承接,既避免了板滞,又在“无”与“有”的对比中先行破意,为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 葫芦格 偷春对 ☛ 偷春体 偷春体对仗术语。颔联不用对仗的律诗,而在首联用对仗的,叫做“偷春体”。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杂体诗》中说:“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如李白《送友人》:
参阅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诗体”下。 ☚ 蜂腰体 当句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