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脓疱性银屑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脓疱性银屑病 一、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 本病多因寻常型银屑病在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下而诱发,如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汞剂、妊娠、感染、外用刺激性药物等。红皮病型银屑病也可发生脓疮性损害。少数病人可无寻常性银屑病史。 〔诊断要点〕 (一)多数病人有寻常型银屑病史及诱发因素。 (二)皮损多突然发生,在皮肤上出现广泛分布的疼痛性红斑,其上发生密集的针头大、粟粒大浅表性黄色脓疱,部分脓疱可融合形成“脓湖”。数日后脓疱干涸,结痂,自行消退,而新的皮损又连续不断发生。在摩擦部位脓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渗出、结痂。 三、口腔粘膜可受累,可发生小脓疱,常伴有沟状舌。 四、甲周脓疱引起甲下积脓,甲板可伴发变形损害,如甲板肥厚、混浊、点状凹陷、萎缩、碎裂等。 五、皮损发生的高峰期常伴有高热、畏寒、关节肿痛、全身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全身症状。 六、病程迁延,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缓解期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 七、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脓汁细菌培养阴性。 八、病理变化 棘层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kogoj海绵状脓疱〕,疱内主要为中性白细胞。真皮炎症明显,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其他改变同寻常型银屑病。 〔鉴别诊断〕 (一)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无寻常型银屑病史,脓疱较大,疱液可上部为浆液,下部为脓液,呈弦月状,无全身症状及粘膜损害。病理为角层下脓疱。 (二)疱疹样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 皮肤损害与本病极为相似,但这两种疾病通常无寻常性银屑病史,前者好发于孕妇,血钙偏低,后者初发部位多为指(趾),常有外伤史。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疱疹样脓疱病和连续性肢端皮炎可能为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或变型。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寻找并去除诱发因素。 2.病情严重时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3.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电解质紊乱。 (二)全身治疗 1.氨甲喋呤 目前常用的有下列二种方法: (1)每周3次疗法 即每次口服2.5毫克~7.5毫克,每12小时1次,36小时共服3次,以后每周以同样方法给药。 (2)每周1次疗法 一般首次试验剂量10毫克后做全血和血小板计数检查,如仍维持正常水平,则采用25毫克~50毫克口服,肌注或静注,每周1次,出现疗效后减量至控制疾病的最低量。 2.羟基脲 用于不能接受氨甲喋呤治疗的病人。0.5克,日2次口服,4周为1疗程。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眩晕等。 3.维甲酸类 (1)依曲替酯 开始剂量每日0.75毫克/千克~1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连用2周~4周,病情完全控制后开始减量,一般每周减量按每日0.2毫克/千克~0.3毫克/千克,维持量可用每日0.3毫克/千克,常需维持治疗2个~3个月。 (2)13-顺维甲酸 每日1.2毫克/千克~1.75毫克/千克,1周~2周脓疱可完全消退,开始减量,并选择适当维持量治疗一段时间。 4.雷公藤多甙 每日1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 5.皮质类固醇激素 各种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选用。开始每日地塞米松10毫克~20毫克静滴,病情控制后减量,并改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要注意减量不可过快以防复发。 6.抗生素类 部分抗生素可抑制嗜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1)甲砜霉素 每日1.0克~1.5克,分3次~4次口服。 (2)美满霉素 50毫克~100毫克,日2次口服。 7.氨苯砜 每日100毫克~200毫克,分2次~4次口服。 (三)光化学疗法(PUVA) 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0.6克/千克顿服,2小时后照射PUVA,每周2次~3次,皮损消退后每周1次或2周1次。可与其他药物疗法并用。 (四)局部治疗 选用具有保护作用的无刺激性外用药物。 1.疱病早期应用1∶40Burow液湿敷,对部分病例可有效控制脓疱形成。 2.结痂:鳞屑较多时外用5%~10%硼酸软膏。 3.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二、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 〔诊断要点〕 (一)好发于掌跖部,两侧对称,或局限在某些寻常型银屑病的损害上。 (二)在红斑或银屑病的皮损上发生针头至粟粒大浅表性黄色脓疱,壁厚不易破,1周~2周后脓疱吸收,结痂。痂脱落后出现小片鳞屑,鳞屑下可出现新脓疱。 (三)自觉损害处有瘙痒及烧灼感。 (四)可伴有指(趾)甲改变,如变形,增厚,剥离。 (五)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六)脓汁细菌培养阴性。 (七)病理变化同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 〔治疗〕 参照掌跖脓疱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