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脑血栓形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动脉硬化患者,其他如血液凝血因素增高、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脑膜炎、结核性血管改变)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亦可引起血栓形成。临床所见,因受累血管部位不同,症状亦异。 (一)大脑中动脉系血栓形成: 【诊断要点】 1.50~60岁老年患者多见。 2.起病多在安静状态如睡眠、休息时。 3.逐渐产生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4.或有头晕、肢麻、暂时性神志不清等前驱症状。 5.既往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症。 6.眼底检查有明显动脉硬化症。 7.脑脊液检查多正常,仅个别病人有少量红细胞。 (二)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诊断要点】 1.一般病人神志多清醒。 2.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进食、饮水发呛。 3.病灶侧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症状群,病侧瞳孔缩小,上睑轻度下垂,以及面部感觉障碍。 4.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5.病灶对侧颜面以下痛、温觉障碍,或有锥体束征。 【治疗】 1.发作后处理:头部稍抬高,勿用冰袋,少搬动,其他基本护理与一般处理,同脑出血。 2.脑血管扩张剂: (1)盐酸罂粟碱0.03~0.06克,口服,或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2)0.25%普鲁卡因200~250毫升,静脉滴注。 (3)3~5%碳酸氢钠,按每公斤体重7毫升计算,静脉滴注,每分钟40~60滴速,每日1次,连用5~7次。 (4)川芎嗪40毫克,加于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5)血管舒缓素1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2次。 (6)烟草酸50~100毫克,口服,每日2~3次或10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 3.星状神经节封闭(参阅治疗章)。 4.溶栓酶(链激酶)5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100毫升或生理盐水100毫升中,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维持量:60万单位,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再加氢化可的松25毫克,静脉缓慢滴注。用后可有体温高、恶心、呕吐及心率不整等副作用。有出血倾向、血管畸形或血液病者禁用。 5.抗凝疗法: (1)肝素500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静脉滴注。 (2)双香豆素首次量200~400毫克,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 (3)新抗凝首次量16~24毫克(4~6片),次日8~16毫克,3日后2~6毫克。 (4)注意事项: ①要求使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2~3倍,或凝血酶原指数(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病人凝血酶原时间×100)控制在30~50%之间。 ②肝素作用时间快,但持续时间短,一般以双香豆素较好。 ③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力求准确,每次都需有正常做对照,必要时可同时送正常人标本1份,以便对照。 ④疗程中,每晨抽血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待报告数值以决定当日所需抗凝剂量的增减。 ⑤发现病人有出血倾向时,应减量或终止,同时注射凝血药物。 6.脑代谢促进剂(参阅脑出血)。 7.中医中药: (1)人参再造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参桂再造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舒筋活血片,每次4片,每日2~3次。 (4)大、小活络丹,每日1丸。 8.恢复期与后遗症治疗: (1)脉冲电针穴位刺激疗法: 取穴:上肢:手三里(负极),外关(正极)。 下肢:足三里(负极),解溪(正极)。 频率:慢(40~60次/分)。 电压:中等,稍强。 时间:30分钟。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间隔2天后,可做第二疗程。 (2)其他如被动运动,按摩,理疗,新医疗法等皆可选择进行,但不可同时进行多项的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