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俚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俚曲 俚曲民间传唱的歌曲,相当于小曲。又称“俗曲”。在民间流传以后,文人起而仿效,目之为“时调”,常被吸收入戏曲、曲艺中。如蒲松龄的《聊斋俚曲》。 ☚ 集曲 俗曲 ☛ 各种歌曲 各种歌曲称颂太平盛世之歌:康歌 康哉之歌 康衢之谣 ☚ 歌曲 各种用途的歌曲 ☛ 民歌 民歌讴(吴~) 风诗 ☚ 各种用途的歌曲 教育 ☛ 俚曲 俚曲亦称“俗曲”。人民群众或文人仿制的通俗小曲。明代盛极一时。明卓珂月说过:“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蒲松龄著有《聊斋俚曲》。这种民间传唱的通俗之曲,一般说来音乐简单易学,作品率真自然。戏曲、曲艺界称其为 “时调”,常被吸收到戏曲及曲艺中去。 ☚ 小曲 俗曲 ☛ 俚曲即“俗曲”。 俚曲 俚曲亦名小曲。清初,流行淄川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与当时鲁西南产生的“小曲子”(山东琴书早期阶段)极相似,为曲牌联缀体,亦有少数单一曲牌反复演唱的。清初文学家蒲松龄,曾编写说唱故事的俚曲15种,如《磨难曲》、《墙头记》、《幸云曲》等,所用曲牌53支,可惜多已失传,现仅有〔耍孩儿〕、〔玉娥郎〕、〔银纽丝〕、〔房四娘〕、〔太平年〕、〔叠断桥〕、〔呀呀油〕、〔哭皇天〕、〔憨头郎〕、〔黄莺儿〕、〔叠落金钱〕等10余支。其中〔耍孩儿〕最具特色,〔叠断桥〕有曲两支。表演形式一般为一人自弹三弦说唱,后有加四胡、坠琴、琵琶、二胡、竹笛演唱的。 ☚ 钟妹庆寿 信世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