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十四诗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作。将古代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分别说明其特点,并用形象化的语言描摹其境界特征。对诗文风格的分类研究,早有曹丕、陆机、刘勰等开其端,而此书区分更为细密,对文学风格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图提倡艺术风格多样性,强调“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对意境的认识较之前人更为明确。对艺术风格、境界的形象描摹十分优美,表现了高度艺术审美感受能力,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但基本倾向是讲究诗的韵味,追慕玄远,重视冲淡,有某种唯心主义倾向,对诗歌艺术风格的分类也有不尽合理之处。清代袁枚复撰《续诗品》一卷,分为“崇意”、“精思”等三十二则,主要论述诗歌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收入《小仓山房诗集》。今人郭绍虞将二书合编为《诗品集解·续诗品注》一书,资料详尽,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本。

☚ 本事诗   文镜秘府论 ☛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诗论著作。唐司空图撰。司空图在诗歌理论史上地位颇为重要,有关著述颇多,如《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题柳柳州集后》等。《二十四诗品》,亦称《诗品》,由二十四则诗构成,实际上是论诗诗。论诗诗虽由杜甫开创,并产生很大影响,但主要用来表述诗歌原理、评论古今诗人,而司空图之作乃是用以表达二十四种诗歌境界,所以在历代论诗诗中,可谓别具一格。具体品目如下: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每品以六韵十二句构成,表达一种境界,亦揭示一种风格美。十二句大致又由两大部分构成,前八句揭示某品之境界或特质,后四句指出创造此境之要领。如“高古”一品,前八句云“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既以畸人的风神比喻高古,又用四句景色来形容高古,乃揭示此品之境界。下四句云:“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强调神思虚远,超然世外,便能创造出高古之境。又如“雄浑”一品,前八句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人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先用四句议论点出此品之特质,又用四句描写显现此品之境界。下四句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又强调遗形取神的手法和艺术经验的积累对创造此境的必要性。对于文学风格的揭示,并不始于司空图。《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就曾提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风格,但偏重于以文章的体裁和文词角度谈风格,而司空图则从意境角度揭示风格的特质,其文字本身又优美动人,而且在对二十四种风格的态度上,并不加以人为的轩轾,是一大进步所在。《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颇大,这种论诗诗的形式也为后人仿效,并且扩大到其他领域,如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许奉恩《文品》、魏谦升《赋品》、郭麐《词品》、黄钺《画品》、杨景曾《书品》等。严羽《沧浪诗话》、王士禛“神韵说”,与司空图在理论上也一脉相承。《二十四诗品》注释本甚多,郭绍虞《诗品集解》综罗旧说甚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近年有人疑其非司空图所作,学术界对此意见不一。

☚ 云仙散录   诗品 ☛

二十四诗品

理论批评专著。唐司空图撰。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属山西)人。出身世代仕宦之家,三十三岁时进士及第,曾任光禄卿主簿、礼部员外郎等职。适逢黄巢起义军攻占京城长安,退归王官谷。后又被召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均为期不长,或因病辞官,或称疾不赴。六十七岁时正式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朱全忠建后梁,杀唐哀帝李柷。图闻讯不食而死,年七十二。今存《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

《二十四诗品》专谈诗的风格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风格”多称为“体”。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二十四诗品》论风格的最大特点,便是着眼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注重它们形成的要素与方法。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的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如论“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中所描绘的幽远、静谧、明丽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谓“纤秾”风格。“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句,可以视为对此风格的理论分析,即愈是深入体验观察这自然风光,便愈能认识它、把握它,在表现上也愈会避免与古人陈陈相因而新意无穷。这无疑是说客观世界是诗的源泉。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又可视为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胜寻幽,而与前面的诗句仍保持着形象上的一致。

《二十四诗品》虽被称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其实全都打上作者世界观的烙印,体现着作者作为一名希心释道、笃好虚淡、落落寡合、内心悲凉的隐者的倾向与情绪。他以意境说明风格,其中的“意”往往是“幽”、“独”、“淡”、“默”,其中的“境”则往往是荒旷,是虚寂,是月夜,是夕照。即使那些“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的风格,也缺乏鼓舞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学层次上统摄这些意境的,则是“道”、“真”、“素”、“虚”等庄老和玄学的概念术语。所以严格说来,它并非“不主一格”,在总体上均倾向于冲淡。

“诗品”的“品”可作“品类”解,即二十四类;也可作“品味”解,即对各种风格加以玩味。司空图好以“味”论诗。他在《与李生论诗》中说:“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要求诗应有“味外之味”。所谓“味外之味”,便是“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所引发出的联想、想象、美感的无限性。《二十四诗品》论风格也贯穿着这种艺术好尚。如“雄浑”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含蓄”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形容”中的“离形得似,庶几其人”,等等。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要求诗自然而不做作,真纯而不虚矫,随兴而不勉强。这些贯穿全书的思想,也是对诗艺的贡献。

此书由于采用感性描绘的方法,又多老庄玄学气息,故缺少明确的规定性,有的甚至玄虚缥缈,难于把握。但诗无定格,无死法,说诗本就不易,说风格尤难,这种方法反显得比当时一些“诗格”、“诗法”之论要圆融得多,也利于见仁见智,随人之性分高下而各有领悟,各得其妙。《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如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可以在司空图这里找到其渊源所自。今人陈尚君等认为《二十四诗品》系后人伪作,考据精详,持之有故。但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之前,姑仍系于司空图名下。

有《说郛》、《津逮秘书》、《谈艺珠丛》、《历代诗话》及《全唐诗》本。现在比较通行的版本有郭绍虞的《诗品集解》、罗仲鼎等人的《诗品今析》等。


二十四诗品 - 可可诗词网

二十四诗品

唐代诗论著作。司空图撰。又简称为《诗品》。见“诗品2”条。

二十四诗品 - 可可诗词网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论诗,有“梅止于酸”二十四字,得唐人精髓。其论王摩诘、韩退之、元、白正变,各得其当,远胜皎然 《诗式》,东坡、元瑞皆称服之。(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三五)

司空表圣 《诗品》,但以隽词标举兴象,而于诗家之利病,实无所发明,于作诗者之心思,亦无所触发。(梁章钜 《退庵随笔》)

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仿书评而别具体裁,气味可步柴桑四言后尘。(何文焕 《历代诗话考索》)

《二十四诗品》

一卷。唐司空图撰。
《二十四诗品》又简称为《诗品》,与钟嵘品评议魏齐梁诗人品第源流的《诗品》不同,是一部论述诗歌美学风格的著作。
论述文体风格,魏时曹丕的《典论·论文》已开其源。其后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乃至唐释皎然《诗式》对他的论述不断发展深入。释皎然把诗歌的美学风格分为十九种,称之为“十九体”,司空图又把释皎然的“十九体”扩展为“二十四品”,论述不但更为缜密细致,且在美学理论上有很大发展。
在吸取前辈文论家论述的基础上,司空图从他自己的爱好和创作经验出发,把有唐以来近三百年唐诗发展的实践和辉煌的创作成果上升为理论,把诗歌的美学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冼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每品各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表述。以比喻、暗示、象征等形象思维的方法,让读者领悟其中的含义。如“纤秾”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二十四品”除论述二十四种诗歌美学风格外,在“雄浑”、“流动”诗品中,还表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美本质特征的认识和阐述,认为美的本质在于“道”,美既存在于自然与社会,所以,二十四品的美学风格,他是以不同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作比喻的。这里的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已成为一种中介,司空图把他要阐述的诗歌风格美学翻译成蕴藏在自然界和社会物质、精神中的客观美,读者阅读时再加以还原,由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客观美的认同,领悟到美学家要表达的理论含义。不少品语,还涉及到与形成风格、意境有关的创作方法问题。
司空图论诗最推崇王维、韦应物等人的风格,自己创作也追求“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多山林隐逸生活的描写,风调冲淡高远,富有韵味。因此,在他所论的二十四品风格中,他特别偏爱冲淡、自然、含蓄的美学风格。提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蓄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典雅品)、“神出古心,淡不可收”(清奇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浑品)、“与道俱往,著手成春”(自然品)。以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比一般纤秾、致味更深一层的美学境界。
《二十四诗品》以其理论的深邃和论述方法的独特,在唐代,乃至在中国美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宋代的苏轼、严羽、清代的王士祯、袁枚、顾翰等人皆步武前式,其衣被美学家,非一代也。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撰。一卷。本名 《诗品》。图 (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 (今山西永济) 人。懿宗咸通末进士,僖宗时,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因政治日乱,天下动荡,称病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中。此书主要论述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分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每品皆以四言韵语十二句对各品的特征及创作途径加以形象的描摹。较诸前人的风格论,既区分得更加细密,又匠心独到,自出机杼。
书中“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提倡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是此书首要之点。“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情性所至,妙不自寻”,“离形得似”,“妙造自然”,强调意境,要求诗歌能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感染力,为此书的一个重大贡献。主张诗歌要有韵味,“超之象外,得其环中”,“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冷然希音”,“似往已回,如幽匪藏”,反对晚唐工巧琐细或率易俚俗的诗风。并由此触及到诗歌的形象构成或形象思维的特征问题,企图解释诗歌艺术魅力的秘密,对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此外,还常常涉及到创作修养和表现手法的问题,也很有见地。
但此书往往将各种风格说得玄虚飘渺、神秘莫测,抽象难解。全书没有构成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有时所拟形象互相近似,界说亦不够准确。有《续百川学海》本,《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郭绍虞集解本。

☚ 文镜秘府论   六一诗话 ☛

二十四诗品

一名《诗品》。诗论。唐司空图(837—908)撰。一卷。图有《司空表圣文集》已著录。此编与钟嵘《诗品》同名而异趣,总结有唐一代诗歌特点和风格。分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每品各以四言韵语十二句描绘诗歌形象特征。在诗歌理论中独树一种评论体例。充分发挥“韵味”之说,强调“意境”,要求“思与境谐”,即情景交融。初步指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一般与典型区别,神似和形似关系。特别强调诗歌艺术的多样性。作者崇尚冲淡,追慕玄虚,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宋人严羽及清人王士祯论诗均受此书影响。有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绍虞集解本,与《续诗品注》合刊。一九八八年北京出版社有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颇可参读。

二十四诗品

406 二十四诗品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唐司空图撰。因全书有24目,故称《二十四诗品》或《诗品二十四则》。本书专论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分诗歌风格和境界为雄浑、冲淡等24类,而后各以四言韵语12句形象描绘、品评每类诗风的特点。论诗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主张“不主一格”,提出“韵味”说,明确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认为“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较深入地接触了形象思维问题。此外,还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强调“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的典型化方法。本书对诗歌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诗歌艺术类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开创一种特殊的诗歌体例,曾得到北宋苏轼、南宋严羽、清代王士祯的高度评价。

☚ 诗品   六一诗话 ☛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理论批评专著。唐司空图撰。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属山西)人。出身世代仕宦之家,三十三岁时进士及第,曾任光禄卿主簿、礼部员外郎等职。适逢黄巢起义军攻占京城长安,退归王官谷。后又被召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均为期不长,或因病辞官,或称疾不赴。六十七岁时正式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朱全忠建后梁,杀唐哀帝李柷。图闻讯不食而死,年七十二。今存《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
《二十四诗品》专谈诗的风格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风格”多称为“体”。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二十四诗品》论风格的最大特点,便是着眼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注重它们形成的要素与方法。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的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如论“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中所描绘的幽远、静谧、明丽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谓“纤秾”风格。“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句,可以视为对此风格的理论分析,即愈是深入体验观察这自然风光,便愈能认识它、把握它,在表现上也愈会避免与古人陈陈相因而新意无穷。这无疑是说客观世界是诗的源泉。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又可视为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胜寻幽,而与前面的诗句仍保持着形象上的一致。
《二十四诗品》虽被称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其实全都打上作者世界观的烙印,体现着作者作为一名希心释道、笃好虚淡、落落寡合、内心悲凉的隐者的倾向与情绪。他以意境说明风格,其中的“意”往往是“幽”、“独”、“淡”、“默”,其中的“境”则往往是荒旷,是虚寂,是月夜,是夕照。即使那些“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的风格,也缺乏鼓舞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学层次上统摄这些意境的,则是“道”、“真”、“素”、“虚”等庄老和玄学的概念术语。所以严格说来,它并非“不主一格”,在总体上均倾向于冲淡。
“诗品”的“品”可作“品类”解,即二十四类;也可作“品味”解,即对各种风格加以玩味。司空图好以“味”论诗。他在《与李生论诗》中说:“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要求诗应有“味外之味”。所谓“味外之味”,便是“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所引发出的联想、想象、美感的无限性。《二十四诗品》论风格也贯穿着这种艺术好尚。如“雄浑”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含蓄”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形容”中的“离形得似,庶几其人”,等等。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要求诗自然而不做作,真纯而不虚矫,随兴而不勉强。这些贯穿全书的思想,也是对诗艺的贡献。
此书由于采用感性描绘的方法,又多老庄玄学气息,故缺少明确的规定性,有的甚至玄虚缥缈,难于把握。但诗无定格,无死法,说诗本就不易,说风格尤难,这种方法反显得比当时一些“诗格”、“诗法”之论要圆融得多,也利于见仁见智,随人之性分高下而各有领悟,各得其妙。《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如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可以在司空图这里找到其渊源所自。今人陈尚君等认为《二十四诗品》系后人伪作,考据精详,持之有故。但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之前,姑仍系于司空图名下。
有《说郛》、《津逮秘书》、《谈艺珠丛》、《历代诗话》及《全唐诗》本。现在比较通行的版本有郭绍虞的《诗品集解》、罗仲鼎等人的《诗品今析》等。

☚ 本事诗   诗人主客图 ☛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Ershisishipin

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唐司空图(837—908)撰。司空图是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曾官知制诰、中书舍人等。唐末时局动荡,他归隐中条山王官谷别墅。“诗品”即品评诗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文来加以描述,其中亦间及作家之思想修养、艺术手法等。不仅分类较为精确,而且用大量形象化的比喻来描绘比较抽象的诗歌艺术特征,多有会心之处。然其多用山林隐士的情趣及释、道出世之语来描写诗歌境界,迷离神秘,较为费解。司空图论诗,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和清远醇美之意境,提倡“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二十四诗品》体现了其理论主张。此作影响较为深远。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与之一脉相承;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说,亦以司空图所说为准则;清代袁枚则有《续诗品》等,足见其在开创文学批评形式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 唐宋传奇集   太平广记 ☛

二十四诗品

诗论专著。简称《诗品》。唐司空图撰。一卷。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类,每品用十二句四韵语进行描述,也涉及作家的思想修养与艺术手法。他提出艺术应当“不拘一格”,强调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对二十四品均表欣赏。通行本今有《四部备要》本。

《二十四诗品》er shi si shi pin

Twenty-four Varieties of Poetic Experience→司空图 (Si Kongt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