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俍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俍人

亦称“俍民”。壮族旧称之一。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指分布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土官统治地区的壮族。明末曾有“广西一省,俍人居其半,其三傜人,其二居民(指汉族)”之说(《世宗嘉靖实录》卷312)。多韦、黄二姓。

俍人

俍人

元明时期壮族的他称之一,亦作良民。指居住在广西左右江和红水河一带的壮族。宋朝在桂西广大壮族地区建立土官制度后,壮族已编籍入户,有“岭西之僚,多为良民”之说,即取其“善良”之义,称之“良人”。另一种说法是壮族的头人酋长叫郎火,其民则叫郎人,狼郎音通故叫狼人。后来统治阶级往往加上反“犬”旁加以歧视。至明朝末有“广西一省,狼人居其半,其三瑶人,其二居民(汉族)”之说。多韦、黄、农、覃等姓。

☚ 布僚   陇人 ☛

俍人

壮族旧称之一。“俍”原作“狼”,封建统治阶级的侮称。其民称“俍民”,其官称“俍官”、“俍目”,其田称“俍田”,其兵丁称“俍兵”。主要分布在广西左、右江流域土官统治区域。史载见于明朝中叶及清代。明末有“广西一省,俍人居其半,其三徭人,其二居民(指汉族)”(世宗嘉靖实录卷312与《明纪》)。以韦、黄二姓居多。有居“干栏”、婚后“不落夫家”、盛行“歌圩”等习俗。俍语与僮语基本相同。清初李调元辑《粤风》采有“俍歌”、“僮歌”各一卷,词语与今壮语无异。一说“俍”的来源与壮语“土官”(Hak)一词或土官的统治有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