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合作社》
这是毛泽东1958年4月15日在广州写的介绍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社的文章。中共河南省封丘县委1958年3月20日在成都会议期间,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题为《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介绍了应举农业社依靠合作社集体的力量,战胜自然灾害,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毛泽东在看了这个报告后,引发出他的这一篇“意气风发”的文章。文章说:
❶共产主义精神在全国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群众中的落后阶层奋发起来努力赶上先进阶层,这个事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革命(生产关系方面尚未完成改造的部分)、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正在向前奋进。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
❷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❸应举社很有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当时发表后鼓舞了许多人的士气,因为文章的确气势磅礴,十分不凡。但是确有一些“左”的气味。首先是只看到人多议论多、热气高的一方面,过高估计人多的优势,而过低地估计或者说忽略了人口多带来的诸多困难。其次是对于原定的口号作了更改,说“超英赶美”,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甚至说2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三在这篇文章中,还有一段关于“大字报”的议论,说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城市、乡村、工厂、合作社、商店、机关、学校、部队、街道,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已经普遍使用起来了,应当永远使用下去。事实证明,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种形式,会破坏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并不是什么发扬民主的好形式,现在早就取消了。文章全文约1 000多字,载《红旗》杂志1958年创刊号。